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种植冠不同颊舌径和种植体不同颈部设计在两种骨质条件下对种植义齿及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通过CBCT以及口内扫描仪数据,使用Mimics17、UG NX7.5等软件构建12个三维实体模型,包括局部下颌骨皮质骨,松质骨,种植体,基台,中央螺丝,全瓷冠。种植体均选用Straumann种植系统,规格为4.1*10mm,种植体种类为骨水平种植体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基台选用冠高为5.5mm多能基台,颌骨骨质类型为Ⅱ类骨与Ⅲ类骨。将修复全冠的颊舌径分别设置成为原始CT图像中相对应牙齿(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径的100%、80%、60%。利用Abaqus 6.13软件对模型进行动态加载,载荷大小设定为300N,模拟咀嚼周期0.875s,第1阶段:0.000 s至0.130 s,下颌牙与对牙合牙无接触;第2阶段:0.130 s至0.150s,加载位置为颊尖、舌尖;第3阶段:0.150 s至0.260 s,加载力由颊侧斜向舌侧,与牙体长轴呈45°加载于颊尖颊斜面;第4阶段:0.260 s至0.300 s,加载力由舌侧斜向颊侧,与牙体长轴呈45°加载于颊尖舌斜面;第5阶段:0.300 s至0.875 s,卸载阶段,下颌后牙与对牙合牙分离,回归至牙尖交错位。观察在咀嚼周期内12个模型各部分最大应力值及其分布情况。结果:1.12个模型在咀嚼周期内应力集中部位大致相同,基本上集中在种植体颈部及周围骨组织,基台与种植体衔接处,中央螺丝第一螺纹,螺杆,牙冠颈缘处附近。2.不同牙冠颊舌径在Ⅱ类与Ⅲ类骨中应力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随着颊舌径的减小,骨水平种植体自身应力明显增大(p<0.05),松质骨应力明显减小(p<0.05),软组织水平种植体自身应力明显减小(p<0.05),松质骨应力变化不明显(P>0.05),上述两种种植体颈部周围皮质骨及中央螺丝应力均明显减小(p<0.05),而基台与牙冠应力并未完全随颊舌径减小而有明显变化。3.不同颈部设计的种植体在Ⅱ类与Ⅲ类骨中应力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骨水平种植体自身应力明显大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自身应力(P<0.05),而种植体颈部周围皮质骨应力前者明显小于后者(P<0.05),其他部分应力变化不明显(P>0.05)。4.不同颌骨骨质类型中种植义齿应力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在种植体及周围皮质骨以及中央螺丝应力比较方面,Ⅱ类骨较Ⅲ类骨应力明显减小(P<0.05),而种植义齿的其他部分应力比较方面,Ⅱ类骨与Ⅲ类骨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Ⅱ类骨和Ⅲ类骨中,建议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牙冠减径至原始牙冠的80%,既可以保证一定的咀嚼功能,又可使种植义齿应力减小。骨水平种植体牙冠减径范围较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稍小,降低种植体折断风险。2.Ⅱ类骨和Ⅲ类骨中,骨水平种植体较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保护颈部骨组织存留量及软组织高度方面更佳,但更易诱发种植体机械并发症。3.无论何种颈部设计的种植体,Ⅱ类骨较Ⅲ类骨对于种植修复的成功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