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尤其到了19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在乡村,无论物质环境还是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发了诸多作家的思考,产生了大量书写农村变革的文学作品。通过研究作品的叙事模式,不仅可以看出作家们对农村变革的态度以及作品的价值取向,对农村变革题材小说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读者对变革这一重要的社会问题产生新的观察角度。
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1990年代以来农村变革题材小说的故事模式。第一种是乡村“致富”故事,乡村经历由贫转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物质欲望虽然得到满足,但是精神世界愈加贫瘠。第二种是乡村“凋敝”故事,情节平稳推进,乡村在变革的进程中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在走向没落。第三种是乡村“振兴”故事,乡村在初始情景中是衰败的,但是存在向好的倾向,尤其突出英雄式主人公对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主要分析1990年代以来农村变革题材小说的叙述语调。同样是讲述变革故事,叙述语调的不同反映了作者看待事件的不同情感态度和价值倾向。反讽式语调下,小说一方面大力描写变革带来的经济增长,从表面上看似乎表达的是变革的积极影响,可是在这一层面背后,展示了变革下人性的异化,欲望的膨胀,社会的无序与混乱。抒情式语调下,作家与叙述人都是变革的旁观者,作家在小说中通过对细碎生活的描写,将情感融入其中,引发读者共鸣,反思时代背景下人的问题。史诗式语调下,作家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农民淳朴善良、勤劳勇敢的美好品质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坚韧意志,另一方面,则向我们揭露出农村发展的种种弊端,期望社会能够解决问题,进入到理想状态。
第三章主要分析1990年代以来农村变革题材小说的叙事模式的主题生成。叙事由“故事”和“叙述”两个层面构成,对于小说的叙事模式而言,是故事模式和叙述语调的有机组合,叙事模式的主题在不同的组合关系中生成。乡村“致富”故事与反讽式语调组合生成“国民性批判”主题,揭露出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并对农村根深蒂固的权力意识进行批判。乡村“凋敝”故事与抒情式语调组合生成“田园挽歌”主题,面对正在慢慢消亡的乡土世界,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乡村“振兴”故事与史诗式语调组合生成“乌托邦建构”主题,赞扬农民在面对困难以及难以生存的境遇下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乡村的未来充满期望。
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1990年代以来农村变革题材小说的故事模式。第一种是乡村“致富”故事,乡村经历由贫转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物质欲望虽然得到满足,但是精神世界愈加贫瘠。第二种是乡村“凋敝”故事,情节平稳推进,乡村在变革的进程中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在走向没落。第三种是乡村“振兴”故事,乡村在初始情景中是衰败的,但是存在向好的倾向,尤其突出英雄式主人公对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主要分析1990年代以来农村变革题材小说的叙述语调。同样是讲述变革故事,叙述语调的不同反映了作者看待事件的不同情感态度和价值倾向。反讽式语调下,小说一方面大力描写变革带来的经济增长,从表面上看似乎表达的是变革的积极影响,可是在这一层面背后,展示了变革下人性的异化,欲望的膨胀,社会的无序与混乱。抒情式语调下,作家与叙述人都是变革的旁观者,作家在小说中通过对细碎生活的描写,将情感融入其中,引发读者共鸣,反思时代背景下人的问题。史诗式语调下,作家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农民淳朴善良、勤劳勇敢的美好品质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坚韧意志,另一方面,则向我们揭露出农村发展的种种弊端,期望社会能够解决问题,进入到理想状态。
第三章主要分析1990年代以来农村变革题材小说的叙事模式的主题生成。叙事由“故事”和“叙述”两个层面构成,对于小说的叙事模式而言,是故事模式和叙述语调的有机组合,叙事模式的主题在不同的组合关系中生成。乡村“致富”故事与反讽式语调组合生成“国民性批判”主题,揭露出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并对农村根深蒂固的权力意识进行批判。乡村“凋敝”故事与抒情式语调组合生成“田园挽歌”主题,面对正在慢慢消亡的乡土世界,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乡村“振兴”故事与史诗式语调组合生成“乌托邦建构”主题,赞扬农民在面对困难以及难以生存的境遇下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乡村的未来充满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