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人口规模巨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不断升级,使得食物需求量不断放大,加之气候变暖、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并没有排除食物供给安全的隐患。近年,我国蓝色农业的崛起——新东部海渔资源作为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赢得了“第二粮仓”的美誉。本研究即以新时期人口发展的粮食需求为基础,基于小康生活标准下营养均衡目标,从营养视角估算了新东部海渔资源可供给人口营养的能力大小。
海渔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人口发展和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可促进国人认识完整食物供给系统、珍爱海渔资源,共同行动参与养护海洋生态环境:另外,对于营养均衡和健康的复杂关系,正确对待海渔资源供给的优质蛋白在膳食结构中的合理性和重要性,不仅是对海洋渔类资源在人类膳食中历史作用与未来价值的肯定;还有助于改变对待海渔资源的不端行为和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谐共待,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以广义的、新型的“人地关系”(包含海域)和新时期人口发展内涵为背景,研究了可持续发展意义下的人海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揭示海渔资源对人口承载力,从学术研究的意义而言,可以填补人口与资源关系研究的空缺。另一方面,新人海关系下的新东部渔类资源,其营养素到底能供给多少人口利用?这是继“中国的土地到底能养活多少人口?”之后的一个全新而现实的问题。这不仅是对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注,更是对人口食物来源的思索。”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人口发展的界定及内涵,这是估计新时期海渔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前提和铺垫。(2)确定满足人口发展所需的营养均衡目标,这是探讨研究目标的重要依据。(3)食物结构的消费现状和未来主要食物类别的消费量预测。首先将海渔资源的消费量从食物消费结构中分离出来,分析已分类食物的消费现状,并根据未来营养均衡目标,进行了相应消费需求量预测。(4)海渔资源的潜力分析。这是研究海渔资源对人口承载力总的负荷量。(5)通过营养转换和替代方法进行海渔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考虑到粮食在食物消费中的可比性和必要性,以营养转换和替代等分析流程,完成对海渔资源人口承载力估计的同时,还对未来海渔资源对食物供给总量的贡献(即比重)进行衡量。
本文的研究方法注重“四结合”:定性与定量、局部与系统、实证与比较、国外经验与国情等内容的相互结合;所适用的理论、原理、内涵界定等均使用了文献查阅和梳理法;针对海渔资源人口承载力的主体分析包含:系统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营养转换法、替代法、时间序列分析、经验法、多元回归、C—D产量模型及组合预测等方法。
本研究结论是:2010—2020年间,基于小康生活标准、营养均衡目标,我国海渔资源人口承载力为5.5亿~7.65亿人口,它以占食物总供给5%~8%左右的能力满足了10%~13%的市场需求。
本研究创新性体现在:(1)选题新,以新东部海域为研究范畴,将陆域的人地关系延伸至新“国土”视野下人口与海渔资源的关系。(2)角度新。本研究无论从营养角度还是承载力角度,结构和内容都较前人相关研究更开阔、更深入。(3)方法新。研究方法处理上的创新。为实现营养视角和承载力理论对研究目标的有效结合,本研究系统地将营养转换分析法与以粮食量为参照的替代分析法统一在食物分析框架之内,以同样的小康生活指标的营养均衡目标从不同计量角度诠释了海渔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大小。(4)结论新。研究结论的新颖性在于:将海渔资源人口承载力从食物系统中的分离和具体量化,得到了对人口营养供给在不同计量指标下的区间范围,“第二粮仓”没有已有研究由主观判断所强调的如此丰实,其海渔资源人口承载力为5.5亿~7.65亿人口,通过对海渔资源转换粮食量分析发现,它以占食物总供给能力5%~8%左右的水平满足了10%~13%的市场需求。因此,它在食物供给系统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要满足人口发展、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确保海渔资源的可持续性是必需的,还有其他食物种类增产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