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迁移流动加速,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大。同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农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养老压力。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湖北省新农保试点工作自2009年10月启动以来,进展基本顺利,但笔者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到,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农民并未参加新农保或者并不是出于自愿而加入新农保。笔者认为,深入探究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和行为十分必要。近年来,新农保制度及其实施状况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众多学者从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对于新农保的制度设计、管理模式、试点成效等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期望能在此基础上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分析农民参与新农保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行动选择,探求农民参与新农保的意愿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丰富相关研究,同时为新农保的试点实践提供针对性建议。本文以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孔垄镇农民为调查对象,以社会行动理论、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当地农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和行为,描述了不同特征农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探讨了影响意愿和行为的因素及意愿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划分了农民参与新农保行动的理想类型。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作者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从参保意愿上看,当地农民参与新农保的意愿较高。不同个人特征的农民在参与意愿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同家庭情况的农民在参与意愿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从参保行为上来看,当地被调查者的参保率和全省全国比起来偏低。不同特征的农民在参与新农保的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二,制度设计、传统文化观念、邻居行为、试点工作的实施现状等结构性因素对于被调查者参与新农保的意愿有显著性影响。养老意识、对新农保制度的认知、对政策的信任度等主体性因素对于农民参与新农保的行为有影响。第三,总体来看,农民的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呈现高度一致,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一致的情况。这些情况包括两种,一是有参与意愿而没有参与行为,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家庭经济情况和对政策的认知。二是没有参与意愿而有参与行为。根据农民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把农民参与新农保的行动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主动参与的行动,消极回避的行动,积极观望的行动和被动参与的行动。本文主要有三方面的创新之处:一是从农民意愿和行为的微观层面上探求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农保的作用。二是对农民参与行动的类型划分。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更好地反应出了农民参与新农保的真实意愿和实际行为。但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调查范围有限,问卷数量有限,研究方法较单一。将来如果有可能,还需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更加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