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各种经济组织的大量涌现,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对教育也产生了不同的类型。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提高,产生了众多需要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工作的岗位,同时为了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通的高等教育也不能满足扩大后高等教育的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催生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由于高职教育发展较晚(1980年开始),且一直以来都受传统课程思想的影响,高职的公共体育课程未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有效的改革,也尚未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影响了高职体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部分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从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目标、修学年限、课程设置内容、组织形式、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的结论为:1、高职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和教学体系与培养目标不一致,课程设置目标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2、开设体育课的修学年限较短,且课程设置的模式不合理;3、课程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弹性,新兴项目融入体育课堂较慢;4、学生的成绩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5、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要求。针对上海市部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结合目前“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上海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在课程设置上应考虑自身特点,关注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增加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体育课程内容;2、改革当前的课程教学模式。总体的模式设置为:一般的体育教学+职业体育教学;3、课程设置的内容选择上不但要具有广泛性,可选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实用性;4、建立多元评价指标,多样评价方式,既关注结果,又要重视过程的评价;5、体育老师要爱岗敬业,提升职业素养,发挥体育课的功能;6、政府行政部门应加大对高职院校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设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