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模糊性作为人类语言的自然属性之一,如同精确性一样,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模糊限制语作为语言模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它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象之中,如果使用的恰当,将会对言语交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Lakoff最早提出模糊限制语。自此之后,Fraser, Brown和Levinson, Leech, Hubler, Myers等学者都对模糊限制语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在国内,伍铁平教授于七十年代末首次把模糊限制语介绍到中国。之后,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言模糊性和模糊限制语进行研究。起初,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句法学和语义学层面上。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从语篇层面和语用层面对模糊限制语进行研究。毋庸置疑,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分歧,尤其对于特殊文体中(比如政治、法律、商务文体)的模糊限制语研究相对较少,并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人类社会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模糊限制语在政治语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然而,对于中美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以Verschuer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根据Lakoff对模糊限制语的定义以及Prince et al.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对中美政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探讨了两者运用模糊限制语的异同点,以揭示中美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各自使用特点,并解释了政治语篇中出现模糊限制语的原因,期望能对相关研究有所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文围绕以下两个研究问题展开:(1)中美政治语篇中四类模糊限制语使用的频率和分布情况有何异同点?(2)如何运用顺应理论解释政治语篇中存在的模糊限制语?为了讨论以上研究问题,笔者自建了两个小型的平行语料库,语料分别选自中国和美国具有影响力的政治网站,中国的外交部官方网站(http://www.fnprc.gov.cn)、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美国的外交部官方网站(http://www.state.gov.)以及白宫官网(http://www.whitehouse.gov.)。为了保证对比分析的全面客观,笔者在选取语料将其分为五类,题材多样,力求涵盖更多场合。每个语料库各包含9篇语料,其中中文语料库的总字数约为28890,英文语料库的总字数约为25552。根据Lakoff对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及Prince et al.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在Word文档和AntConc软件的检索功能的协助下,结合语料的语境,笔者标注出平行语料中的四种模糊限制语,并分别计算出四种模糊限制语出现的数目及频率。以上述语料收集为基础,笔者进行了定性、定量及描述性的分析,讨论了两个语料库中模糊限制语的异同之处。中美政治语篇中都会使用四种模糊限制语,但其在语料中的总比例略有不同,分别为1.50%和2.16%,并且中美政治语篇对于四种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有着不同的偏好。中国政治语篇中使用最多的是程度变动语;美国政治语篇中使用最多的是范围变动语。之后,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分析并解释了政治语篇中存在模糊限制语的原因,以说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顺应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