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磁性和超导电性共存的理论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铁磁性和超导电性的共存很早人们就已经研究,而最近在实验中发现在UGe2,ZrZn2,以及URhGe等化合物中显示出不寻常的超导和铁磁的共存现象,使得对超导铁磁共存的研究重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两者的共存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和揭示超导的物理本质与机理。本文对大块材料中超导和铁磁共存的可能性,以及在“铁磁/d波超导/铁磁”双隧道结中超导与铁磁的共存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在第一章绪论中,我们简要地介绍了铁磁超导共存的实验和理论的研究背景以及论文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物理概念,包括Fulde—Ferrell-Larkin-Ovchinnikov(FFLO)态,Andreev 反射,Blonder—Tinkham—Klapwijk(BTK)理论。同时,我们也对最近在巡游铁磁性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的进展进行了概述,关于它的机理仍然存在争议。 在第二章中,我们研究了当超导是 s 波配对对称性时,超导和铁磁都是由同样的电子表现时超导和铁磁的共存可能性。计算表明在均匀系统中超导和铁磁的共存是难以实现的。而且即使考虑超导配对势随空间振荡的非均匀超导体(FFLO态),在超导和铁磁都是由同样的电子表现时这种超导和铁磁的共存同样难以实现的。 在第三章中,我们仍然采用同种电子表现超导电性和铁磁性的自恰模型,研究准二维系统中d波超导和铁磁的共存可能性,发现在零动量配对以及FFLO态下超导电性和铁磁性都难以实现。在本章的后半部分我们讨论了考虑d波超导体的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态密度存在范.霍夫奇点,超导和铁磁的共存也是难以实现的。最近在含铀材料中发现的铁磁与超导共存态可能是因为铁磁和超导在实空间是分离的,或者是因为自旋三重态配对引起的,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的研究。 在第四章中,我们研究了铁磁/d波超导/铁磁双隧道结中铁磁超导共存。我们采用Blonder-Tinkham-Klapwijk(BTK)理论的方法,通过求解BdG方程及可以计算出中间超导的两种自旋电子的化学势移动δμ。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偏压范围内,δμ将在隧道结中间超导层引起有限的磁化强度同时又不破坏超导,而且这种铁磁和超导共存态是能量占优的。引起超导层破坏的偏压临界值是毫电子伏量级。在这种共存态中传导电子同时表现超导电性和铁磁性。这种电流驱动的共存态将可能在实验中观测到。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在双光子纠缠方向上所做的理论和计算工作。主要工作由以下四章组成: 第一章,简要介绍这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从最初对量子力学描述的完备性的质疑、纠缠态的提出、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在几种准一维纳米结构的透射电镜表征和生长机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分为4个部分: 1、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详细的显微结构分
传统的源识别与解析方法在大气气溶胶源解析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源识别与解析方法是以大气采样的总体分析数据作为基础,结合各种源解析计算方法进行源解析的.来自不
本课题以2004年9月到11月上海市吴淞工业区采集的大气PM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胞毒性的研究,并结合样品中含量较高的锌离子的细胞毒性研究探讨了PM的细胞毒性机制,从而为PM与人
你们知道未来的衣服是什么样的吗?我来告诉你吧!rn未来的衣服有一个微电脑系统.如果按一下变色按钮,你想让衣服变成什么颜色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如果你按一下款式按钮,西装、
氧化物纳米晶、纳米线受到国际上的广泛重视,在微电子和光电子等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论文通过制备ZrO2纳米晶和以ZnO纳米线制备方法为基础制备ZnO叶片状纳米结构,对纳米晶
本论文介绍了核磁共振波谱学研究中有关横向弛豫分散现象(分子扩散和化学交换对横向弛豫时间T2的影响)的理论与方法;并利用横向弛豫分散方法研究了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阳
偌大的城市,把一些素昧平生的人放在一起,让他们共同生活,却只能擦肩而过。相同的人走进来,不同的人跑出去,可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无伤大雅。它把人们隔在一面面围墙之后,让他们自己长大,待他们形成异样的思想,成就属于自己的命运。  目标不一样,所以有些人永远在跑,有些人永远在追;有些人享受过程,有些人注重结果;有些人觉得爬得不够高,有些人觉得落得实在远。他们偶尔瘫在地上,长长地呼出一口不自然的气,刹那间又
由于人们对于自旋电子学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兴趣都越来越浓厚,自旋—轨道耦合和牵涉到电子配对的Andreev散射近年来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Andreev散射理论和Ra
本文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设计和制备了一种高荧光效率的烷基芴衍生物DTFD和一种树枝状聚芴衍生物PDFA,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等手段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