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餐厨垃圾有机物含量高,采用厌氧发酵的方式处理餐厨垃圾可以实现其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影响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因素很多,也就导致了餐厨垃圾厌氧发酵难以长时间稳定运行。本文研究了温度、氨氮浓度对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的影响,并对厌氧发酵后续沼液处理进行了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温厌氧发酵时,产酸相有机负荷最高可达29.27 kgVS/(m3·d),系统内挥发酸浓度稳定在5613.6 mg/L。产甲烷相有机负荷最高达6.04 kgVS/(m3·d),容积产气率平均为5.61 m3/(m3·d),原料产气率平均达0.913 m3/(kgVS·d),甲烷含量平均为73.07%,系统内总菌数为2.37×109个/ml,产甲烷菌数最高为4.90×108个/ml。(2)中温厌氧发酵时,产酸相有机负荷最高达28.1kgVS/(m3·d),系统内挥发酸浓度稳定在9368.2 mg/L。产甲烷相有机负荷最高达5.8 kgVS/(m3·d),容积产气率稳定在5.19 m3/(m3·d),原料产气率为0.9 m3/(kgVS·d),甲烷含量平均为75.0%,总菌数为1.78×109个/ml,产甲烷菌最高为1.66×108个/ml。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发现,古菌在属水平上,Methanospirillum(甲烷螺菌)为主要优势菌群。细菌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为整个实验期间的两个主要优势菌群。(3)实验室水平下,采用产酸相中温产甲烷相高温两相发酵工艺研究氨氮浓度对产甲烷相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浓度随有机负荷的提高而上升,当有机负荷为7.3 gVS/(L·d)时,氨氮浓度上升到5386 mg/L,系统运行良好;当有机负荷达到7.7 gVS/(L·d)时,氨氮浓度达到6144mg/L,系统出现氨氮抑制;抑制解除后,系统可在有机负荷为3.4 gVS/(L·d)、氨氮浓度为4586 mg/L的条件下稳定运行。系统内无乙酸累积,甲烷的产生主要通过H2/CO2途径合成。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发现,古菌在属水平上,Methanoculleus(甲烷袋状菌属)可耐受较高浓度的氨氮,为优势菌群。细菌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厚壁菌门)为主要优势菌群,其次为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4)采用汽爆方式对餐厨垃圾沼渣进行预处理,在最高压力3.0 Mpa,絮体中氨氮浓度、COD均为最高水平,分别为2933.35、306575.0 mg/L。系统日产气量产气高峰提前,累积产气量最大,达到1281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