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制企业的存在尽管有多年的历史,但对于公司治理问题的系统研究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有关公司治理的原则是由英国颁布的《公司治理财务指引》,随后发达国家相继开展公司治理方面的改革。特别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美国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丑闻发生以后,公司治理的问题更升级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到世界各地,并演变成全球信用危机,对实体经济构成了严重的冲击。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再次让世界意识到良好的治理结构对于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危机中最先受到威胁的银行业。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些公司治理规范的银行在危机中所遭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因为良好的公司治理增强了他们防范风险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我国银行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所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在过去的三十年来,我国已基本确立了现代银行体系,创建了有利于银行稳健经营的外部环境。鉴于公司治理对于银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重要性,我国于2002年就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用于指导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改革。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共有14家,这些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制度环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虽然学术界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鉴于银行业的特殊性,针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的研究相对较少。正是基于此,本文通过借鉴以往的研究文献,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改善我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理论及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与机制的特殊性入手,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并在参考国内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10家上市银行1999-2008年报数据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国有银行样本14个,股份制银行样本48个),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等角度考察与银行绩效指标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对于国有上市银行:独立董事的引入对提高绩效起到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银行绩效的关系不显著。董事会与监事会规模分别对改善贷款结构和提高股权回报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外部监事与员工监事的比例仅对股权回报率产生一定的弱显著影响。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改善贷款结构起到负面影响。对于股份制上市银行:董事会与监事会规模及股权集中度对提高银行绩效均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独立董事比例与资产回报率成弱负相关关系,这与假设矛盾;与不良贷款率成强负相关关系,与假设一致。员工监事比例与资产回报率和不良贷款率均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部监事比例仅与资产回报率成弱正相关关系,与不良贷款率关系不显著。
最后本文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与强化外部治理机制两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绩效的一些建议。本文认为,要完善我国上市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要从明晰产权、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三会”,特别是董事会与监事会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资产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着手,同时在强化外部治理机制时,要从加强法制环境的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管,培育经理人市场和培养银行社会责任意识等角度出发。
本文所研究的上市银行公司治理情况,一方面可以从侧面反映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公司治理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为建立更为科学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提供参考价值。通过分析我国上市银行在股权结构、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运作、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完善我国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抗风险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