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2年Robin JW和Marshall B等人首次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窦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以来,因其感染与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其致病机制一向是研究的焦点。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螺旋形的微需氧菌,其感染是诱发人胃粘膜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约有50%人群感染H.pylori。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包括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空泡毒素基因A(vacuolatingcytotoxin A,VacA),cagT,cagE等,其中以cagA为其关键的毒力因子。临床和病理研究有力地证明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等疾病有着因果关联,但是H.pylori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小G蛋白RhoA是Rho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参与了一系列的生物学进程,包括细胞形态改变,迁移,细胞骨架的调节,平滑肌收缩和肿瘤浸润等。在众多肿瘤组织中,RhoA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SHP-2是一种具有两个SH2功能域的酪氨酸蛋白磷酸酶,以往的研究都集中于其对信号转导通路,如Rho家族GTP酶,MAPK和Ras等通道的影响,近年的研究发现SHP-2与肿瘤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联。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幽门螺杆菌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SHP-2的表达是否有影响,以及幽门螺杆菌对细胞形态,运动及细胞骨架的影响,探讨幽门螺杆菌与消化道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将H.pylori菌株从人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固体培养,收获后用超声波方法裂解H.pylori,提取其生物活性物质;取生长良好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给予无血清培养基饥饿12h后,以H pyIori菌体提取物刺激胃癌细胞SGC-7901 1h,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测定SHP-2 mRNA相对量,对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通过实验发现H.pylori菌体提取物刺激胃癌细胞后,与阴性对照相比,细胞中的SHP-2 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在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时发现,序列大小为376bp,同源性为93%。本试验还将H.pylori超声提取物刺激SGC-7901细胞,直接观察SGC-7901细胞形态的变化;用Boyden迁移槽和划线法分析细胞迁移活动;用phalloidin对细胞内F-actin进行荧光染色,研究H.pylori对细胞骨架的作用。结果发现,H.pylori菌体超声提取物刺激人胃癌细胞SGC-7901后,细胞的活动性增强,受刺激后蜂鸟表型细胞数较对照组大大提高,细胞内骨架也较对照组增多,转染野生型RhoA的细胞受H.pylori超声提取物刺激后细胞骨架较未转染者增多;而转染了无活性突变型RhoA的细胞受刺激后与未转染者相比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H.pylori提取物在转录水平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内SHP-2表达无影响;但其可通过增强RhoA活性而引起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包括迁移性的增强,骨架增多以及细胞发生蜂鸟表型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