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5个条锈菌小种和4个叶锈菌小种对19个二倍体粗山羊草(DD)和36个四倍体小麦(AABB)的苗期抗锈性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粗山羊草对供试菌系表现抵抗,而四倍体小麦大都表现感病或感染多数小种。从中筛选出T96243、T96245、Gatersleben 194、Cambridge L等4个感病二倍体材料和G484-6M、G503-2-1-6G、Norba、Volcani447、T.dicoccoides、G-668、G363-5M、G3042、G3051、G3054等10个抗病四倍体小麦,可用之配制杂交组合,通过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方法,研究D染色体组上抗锈性抑制基因的表达特点及其作用范围。基因推导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抗病四倍体小麦可能分别携带Yr5、Yr6、Yr7、Yr10、Yr15、Yr24、Yr26、YrA等已知抗条锈病基因和未知基因。 利用优化的RAPD反应程序,分别对二倍体粗山羊草(Ae39)、四倍体波斯小麦(PS5)以及二者杂交合成的六倍体小麦(Am5)的DNA进行扩增。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M02、S182、S186、S187、S188、S190、S193、S197、S199、S202、S204、S211等12个引物能扩增出D染色体组或AB染色体组的特异性条带。对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各4个材料的DNA进行AFLP扩增,从2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M70/E51和M71/E51两个引物组合能扩增出D染色体组或AB染色体组的特异性带。从供试的绝大多数引物均能在不同倍性小麦中扩增出相同的条带证明了D染色体组和AB染色体组间存在着很高的同源性以及利用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杂交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真实性。 从8个人工合成的六倍体小麦及其亲本材料与5个条锈小种和4个叶锈小种相互作用的苗期侵染型分析表明,小麦D染色体组和A、B染色体组上普遍存在抗锈性抑制因子,以D染色体组上抑制因子的出现频率居高。抑制因子与抗锈基因和锈菌小种间存在着明显的互作关系,表现出对抗锈基因和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专化性。很明显,抗病性抑制因子是农业生产上所不期望的。有关抗病性抑制因子的专化作用机理及其遗传特点等问题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