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体诗作为格律要求极为严格的一种诗歌形式,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诗人创作近体诗的过程,也就是炼字炼句炼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创作了很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诗人创作的诗歌在实现自身创作意图的同时也延伸了诗歌的文本意义,在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中营造了恰当的意境。在对近体诗的审美表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将本论文分为三部分。这三部分循序渐进,将近体诗的审美表达完整地呈现出来。论文的第一部分是从炼字苦吟方面来讲的。近体诗中,音韵、平仄和对仗等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诗人在创作上首先要遵循这些最基本的原则,才能进一步优化诗中的每个字。这样既能让诗歌给人以美的体验,又能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态度凝聚在每个字上。当文字与情感契合无间,并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时,也就成就了诗人的情志。论文的第二部分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近体诗的审美意义构建与诗歌创作过程中的炼句是密不可分的。诗中的句子在遵循“起承转合”原则的基础之上,凸显了诗歌的结构美和框架美。同时,经过细致打磨的句子也能传达出更多的信息,在读者和诗人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读诗,在通达表层句意的同时,也要注意深层意的把握。二者只有相互融合渗透,读者才能准确而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作为简洁凝练的语言艺术,诗歌除了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外,还需要结合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生出意象相合的画面。由此,诗歌的审美表达与读者的切身体验融为一体。另外,诗人创作的诗歌都是在其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受过传统文化熏陶感染的诗人将儒释道思想融汇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论文的第三部分着重陈述诗人的写作意图及诗歌的意境表达。结合对“知人论世”思想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诗人的创作意图,以此加深对诗歌文本意义的解读。而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又延伸了诗意,促成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言不尽意”就是如此。古语有云:“诗无达诂”,诗中许多意象的使用和修辞的运用都对诗歌的意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了意境的深度和广度。在诗中,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手法的使用较多,从“言”到“象”,从“景”到“情”,与读者的情感逐渐交融,进而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