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针灸医学源远流长,在继承中国针灸医学的基础上,日本针灸也有所发展创新,尤其是在针法方面独树一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针法当属捻针、打针和管针三大针法,三大针法并存,均用于临床治疗。捻针及打针由中国传入;从目前本人所掌握的文献来看,管针较早出现在日本的文献中。管针的运用在日本刺针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日本的传统针法独具特色,现存日本针灸文献较为丰富,但目前学术界尚缺少对于日本传统针法文献的系统梳理。本文采用文献学和史学的研究方法,对目前已经收集到的日本针灸古医籍展开研究,重点探讨日本传统针法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希望为现代针法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前言、捻针、管针、其他针法及针法运用中的相关问题(含针法适应证、刺针禁忌、刺针意外处理和刺针工具)共五个部分。在第1章的前言部分,主要交待了本文的选题思路与意义、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等问题。第2章重点探讨捻针术。日本的捻针由中国传入。传承中国刺针术的重要医家有吉田意休、柳川靖泉、玉森贞助、松悦斋敬节、石坂宗哲、山本玄通、岛浦和田一、大简室主人、和田春徹、大泽周益、长生庵了味等;具有代表性的医学流派有:吉田流、入江流、匹地流、扁鹊新流、扁心一流等;代表著作有《针灸说约》《针灸枢要》《针灸溯洄集》《意斋流针书》等。日本医家主要以《内经》《难经》为理论基础,重点汲取中国元明时期的捻针技术,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历代的刺针技术,在日本人编撰的针灸著作中较好地反映出来,内容极其丰富。日本医家经常操作的捻针法主要有热病刺、阴阳形气刺、诸痛阴阳刺法、肥瘦婴壮逆顺之刺、远刺法、缪刺、四时刺法、邪在五脏之刺、五变五输刺、五乱之刺、五刺、刺针八法、九指法、十二刺、十二经气血刺、十二原刺、十二奇刺、十二节刺、十四法、补泻手法、井荥俞经合补泻、寒热补泻、虚实补泻、左右补泻、子母补泻、呼吸补泻、迎随补泻及八等补泻等。这些具体针法充分考虑到了刺针选穴、进针方向、刺针速度、下针深浅、用力轻重、退针留针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是针师在刺针治病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且这些针法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和疾病性质灵活变通并综合运用。第3章重点论述管针。从目前本人掌握的文献来看,管针较早出现在日本的文献中,最早使用管针的医家为盲人针师杉山和一。管针的出现在日本针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日本走上了具有独自特色的道路。除杉山和一外,善用管针的重要医家还有岛浦和田一、石坂宗哲等。以这些医家为代表形成的杉山流、杉山真传流、石坂流等医家,主要施行和传承杉山和一开发的管针术。管针术的大部分内容被载录在《杉山真传流》《百法针术》《杉山真传流针治手术详义》《难疾妙点》《针灸秘开》等著作中。刺针技术多种多样,主要有十八术、二十五术、八八重之术、十四管术、二十一术、起龙起虎、荣卫环通、八度补泻、八通补泻、泻吐下补法、十五势和散针等,丰富多彩,精巧奇妙,流传较广,影响深远,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日本的临床实践。第4章讨论其他针法。除捻针、打针和管针三大针法外,日本医家还会采用诸如刺络、皮肤针、烧针和抓针等针法治病。这些针法早期多由中国传入,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同时,在江户中后期,日本人还吸取一些西洋针法的技术,巧妙融汇东西方医学,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刺针技术。第5章,分适应证范围的扩大、刺针禁忌、刺针意外的处置和刺针器具四个方面,综合分析涉及日本针法的一些相关事项。随着刺针法的不断发展创新,不仅丰富了日本的针法技术,更重要的是扩大了临床适应病证的范围,日本医家将刺针所能治疗的疾病从仅治外科疾病扩大到临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日本对于禁刺法、禁针穴、刺针忌日的认知,未超出中国医籍的记载,且有少部分日本医家并不拘于古人对上述禁忌问题的主张。对于晕针、折针等意外问题的处理,日本人多继承了中国医家的处理方式。日本人使用的针具,在早期基本沿袭了中国的“九针”,至江户时期以毫针、员利针、铍针为主,后又受西洋医学影响出现了三棱针(类似于锋针)、柳叶针、机针、韭叶针等。此外,日本医家在江户时期开发了管针、打针的配套工具,制针材料也由贵重的金银制针改为铁制。总之,日本的传统针法基本延续了中国的针法理论,在继承中国针法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针法道路。日本的三大针法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捻针和打针充分吸收中国医学的理论精华,较为全面地继承了中国刺针技术,并扩大了临床治病的范围。管针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临床运用极为广泛,颇受欢迎。其他针法,如刺络、皮肤针、烧针和抓针等,大多数也由中国传入,除了吸收中国的内容外,还受到了西方医学理念的影响。深入发掘和研究日本针法,对于中国现代针法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