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化的轨道,城市单位形态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街居单位转变为以建筑实体为依托的服务型社区。城市管理体制也慢慢地“社区化”,即政府将管理重心下沉到社区,相应的职能、任务、人员、经费等各方面都在不同程度地进入社区,为我国社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也开始萌芽,并随着政府的鼓励性政策,在社会工作理论以及社会工作实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NG0发展很不成熟的情况下,社工的存在及发展很好的迎合了社区发展的动力型需求,就全国范围来看,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还是当前社会服务的主要模式。这种“嵌入式”的模式,一方面在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工作平台的同时另一方面其行政化色彩也让他们产生掣肘的感觉,有时会让社会工作者陷于被动。本文主要以济南市几个主要社区为例,采取深度访谈的方法,了解在社区一线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社工的工作状况,详细解析他们在实际开展服务过程中遇到来自社区的行政性阻碍,结合自身的实习以及对个社区的了解,力图找到根结所在。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对一线社工的访谈,描述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与社区的行政要求产生的碰撞。通过对收集的访谈资料的分析笔者发现绝大部分社工在社区中都或多或少的被行政工作干预,不能有效的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这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开展专业服务的行政化困境。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第一,从社会结构角度看,既定社会体制与社会工作引入我国之初形成的行政化观念,使得社会工作行政化倾向被合理化并固化,这种观念的束缚,是社会工作者以城市社区为依托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阻力之源;第二,从社会角色角度看,无论是社区居委会及其工作人员还是社会工作者都存在角色冲突的现象,不管主动还是被动,这种角色定位的混乱,是两者不能有效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从社会支持网络角度看,社会支持力量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支持包括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缺失以及来自社区的社区的资金、场地、时间支持缺失还有来自居委会领导的观念认同支持缺失;第四,其他因素。如社区领导的迫切政绩观念,导致社区行政化的泛滥等。最后笔者从政府、社区以及社会工作者三个层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