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Na,K-ATP酶在维持晶状体内钠、水、糖的正常转运、保持晶状体透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Na,K-ATP酶可作为Src-家族酪氨酸激酶(SFK)的底物而被磷酸化,从而引起它们活性和功能的变化。研究表明钠离子浓度升高与皮质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密切相关,我们的前期研究也发现,SFK的异常激活参与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生,因此必要研究白内障发生中SFK与Na,K-ATP酶之间的作用关系。目的利用arc-家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P1,观察它对体外培养的鸡胚白内障模型的晶状体中Na,K-ATP酶及其活性的影响,探讨SFK与Na,K-ATP酶之间的作用对白内障发生的影响。方法用孵化10天的鸡胚全晶状体作体外培养,用培养在M199和10%胎牛血清晶状体作为对照,另外加入10uM Src-家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P1培养的晶状体为实验组(或PP1组)。取胚胎第10天(E10)晶状体作为正常对照,在培养的第5天和第10天分别取出两组的晶状体进行以下实验:制备冰冻切片,进行Na,K-ATP酶α1亚基、c-Src的免疫荧光染色;将晶状体显微分离成品状体上皮部(E)、周边部纤维(FP)和中央部纤维(FC)三部分,利用用于Western Bbt和RT-PCR检测晶状体中Na,K-ATP酶α1亚基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通过检测乌本苷敏感的ATP水解率测定Na,K-ATP酶的活性。另外,收集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进行Na,K-ATP酶α1亚基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不同年龄组酶表达的变化。结果Na,K-ATP酶α1亚基蛋白在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均显示,在正常胚胎鸡晶状体上Na,K-ATP酶α1亚基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最强,其次是表层晶状体纤维,中央部纤维的表达最弱;Na,K-ATP酶活性分布特征与α1亚基蛋白的分布特征一致。利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均显示,在培养的第5、10天,PP1处理的晶状体Na,K-ATP酶α1亚基的分布特征没有变化,但其表达量却强于对照组;PP1处理后Na,K-ATP酶活性比对照组降低。结论在晶状体中Na,K-ATP酶α1亚基的表达在晶状体上皮细胞、表层纤维和中央部纤维依次减弱,Na,K-ATP酶的活性分布特征与酶的分布特征一致。Src-家族酪氨酸激酶特异性抑制剂PP1降低实验性皮质性白内障的混浊面积,不是通过增强Na,K-ATP酶的活性,而是增强Na,K-ATPα1亚基的表达,进而可能通过激活Src/Na,K-ATP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