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耕地利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宝泉岭垦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和黑龙江省的粮食主产区和高产区,一直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态退耕、农作物结构调整、自然因素等原因,耕地面积和耕地产出都出现波动性的变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大,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粮食安全问题长期存在并可能加剧。土地是生产的根本,如何合理利用垦区耕地资源,在保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取得更多的粮食产出,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在耕地数量基本平衡的背景下,为提高宝泉岭垦区单位耕地产出能力,对这一典型地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研究尤为重要。耕地利用与粮食安全是密不可分的,在保持一定数量和质量耕地的基础上,集约利用耕地是维系粮食安全的关键。本文以粮食主产区宝泉岭垦区的耕地为研究对象,在广泛吸取国内外耕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宝泉岭垦区耕地利用现状,并从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地利用效益和耕地持续状况四个方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确定宝泉岭垦区总体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值,结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其耕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性,同时对所辖十三个农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别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各农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变化特征,然后对粮食安全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系进行计算分析,最后结合评价结果及研究区耕地利用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相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宝泉岭垦区耕地集约利用总体评价。1999-2008年,宝泉岭垦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上升一下降-上升的波动状态,不同指标和要素对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耕地投入强度和耕地利用效益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系统协调度也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但与集约水平曲线走势不太相同,总体协调度水平不高。(2)宝泉岭垦区耕地利集约利用水平分区评价。在时间上,1999-2008年,宝泉岭垦区各农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与宝泉岭垦区总体的集约水平曲线类似,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但总体仍呈上升趋势。2003年是一个转折点,部分农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下降;在空间上,宝泉岭垦区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宝泉岭垦区东北部和西南部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中部地区相对较低。(3)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粮食安全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但在自然灾害等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二者相关系数降低。(4)根据宝泉岭垦区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从科学调整农业结构严格保护耕地;合理增加耕地科技投入提高耕地质量;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耕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宝泉岭垦区耕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