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骨内滋养血管的灌注技术,以红色氧化铅(pb3o4)为造影剂,应用Micro-CT对跗舟骨内滋养血管进行显微成像,探讨足跗舟骨骨内血供模式以及建立足跗舟骨内血供的三维数字模型,并在跗舟骨血供三维模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模拟新型足四脚融合器(镍钛记忆合金四脚固定器)与空心拉力螺钉在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舟骨缺血坏死时对舟骨血供的影响,为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中内固定的选择提供解剖依据。最后通过新型足四脚融合器的初步临床应用来探讨镍钛记忆合金四脚固定器在治疗足舟骨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一部分足舟骨内血供的显微解剖研究选取7具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将红色氧化铅(Pb3O4)通过腘动脉进行加压灌注后,解剖足舟骨置于Micro-CT下扫描,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研究足舟骨内血供的分布模式,并对足舟骨骨内滋养血管分布及滋养血管管径等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将7具新鲜成人下肢标本的足舟骨内血供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拟合,并建立距舟关节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模拟新型足四脚融合器与空心拉力螺钉在距舟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通过可视化观察对比两种内固定对血供的影响。第二部分新型足四脚融合器治疗足舟骨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自2018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Müller-Weiss病患者19例,男6例,女13例,年龄27~59岁,平均34.6岁,病程4~11年,平均病程7.5年,术前按Maceira分期法:Ⅲ期11例,Ⅳ期8例;术中均使用镍钛记忆合金四脚固定器行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评价指标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中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同时影像学评估采用足负重侧位X线片测量Meary角、跟距角和跟骨倾斜角;负重前正位片(AP位)第一跖骨距骨角、距舟关节覆盖角和跟距角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第一部分足舟骨内血供的显微解剖研究同过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出跗舟骨内血供模型,显示其骨内滋养血管主要表现为主干滋养动脉(1~2支)贯穿背侧和跖侧,并向四周呈树枝状辐射,其跗外侧滋养动脉分布最少,而舟骨中央因其主干滋养动脉存在,且末梢小血供分布较多。解剖参数测量:(1)滋养孔数目的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2564,P<0.05);其中背侧组滋养孔分布最多(9.3±1.8)与跖侧组、跗外侧组、内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跗外侧组滋养孔分布最少(4.1±1.2)与背侧组、跖侧组和内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滋养孔直径的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9676,P>0.05)。(3)滋养血管直径的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55602,P>0.05)。本研究构建了跗舟骨内的血供模式,并拟合出舟骨的血供富集区域与少血管区域,将跗舟骨血供3D模型与新型足四角融合器、空心螺钉等拟合,显示四脚固定器在距舟关节融合术中对血供的破坏较螺钉小。第二部分新型足四脚融合器治疗足舟骨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19例患者术后获3~19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5±3.90)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5个月关节未融合,二期再次行四脚融合器固定加自体骨植入后关节融合成功外,其余18例患者均全部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9~15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1.5±3.62)周,术后无内固定松动及术后感染,无邻近关节的退变。其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相关影像学评价指标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第一部分足舟骨血供的数字解剖研究足舟骨的骨内血供依赖背侧或跖侧进入的主干滋养动脉,其主干的损伤容易导致舟骨的血供发生障碍;同时在末梢滋养血管分布上,其跗外侧较少,在舟骨血供受损的情况下,跗外侧缺乏血管吻合来代偿,更容易导致局部的骨缺血坏死。同时,将跗舟骨血供3D模型与新型足四角融合器、空心螺钉等拟合,显示四脚固定器在距舟关节融合术中对血供的破坏较螺钉小。第二部分新型足四脚融合器治疗足舟骨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镍钛记忆合金四脚融合器行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临床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便,术后随访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临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