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的一种为不适当或有危害的言行承认错误,同时表示歉意的的常见言语行为。前人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不乏少数,但最初只停留于对这一言语行为理论层面的研究,进而逐步转为实证性研究。其涉及领域相对较广,但却似乎始终在围绕日常话语道歉所涉及到的的各因素如社会距离、社会权势、冒犯程度、性别、文化等变量因素加以分析验证。本研究旨在突破前人对道歉话语的研究对象和手段范畴,即区别于日常话语道歉,转而以公众人物为研究对象,透过他们的道歉话语来剖析作为身份特殊的人物在表达歉意时所蕴含的背后动机和特有的语言操作策略。特别是通过分析如何最低限度地降低和推卸责任的具体实施手段,以达到保全或挽回自身面子和维护自身公众形象的目的,证明这一言语行为所体现的自我印象管理模式。本文以Leary和Kowalski(1990)提出的印象管理两成分或两过程管理模式为理论框架。由于本文是鉴于以语用学路向分析研究对象的话语现象,因此不涉及到对印象管理模式的测量或相关因素验证。具体而言,印象动机就是要研究哪些印象动机因素会驱使公众人物去道歉;印象建构是要研究通过哪些话语策略使得道歉方去修补或保持先前给予受歉方的良好印象。同时,尽最大可能推诿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在较多公众人物的道歉话语中也有所体现。本文属于基于语料分析的定性研究,语料来源均来自于公众人物其真实性道歉话语的视频、音频以及博文记录。研究结果表明,汉语语境下公众人物的道歉话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与日常道歉话语的区别。从印象动机来看,公众人物道歉涉及到树立公众典范形象的问题;涉及到如何回避责任问题;涉及到如何保持自尊和挽回面子的问题。从印象建构来看,本文在以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和防御性印象管理策略分类为前提下提出作为公众人物的道歉方通常会使用到的具体话语策略,如直接道歉、责任认可、解释说明、许下承诺、提供补偿、表达关心这些真诚性道歉的言语手段在获得性策略中所体现;而以借口、辩解、博取同情、说教、暗示、抱怨这些非真诚性的言语手段则体现在防御性印象管理策略中。更重要的是这些非真诚性道歉的言语策略都会或多或少地通过对道歉词本身的使用、模糊冒犯行为、模糊冒犯者身份以及质疑受害方的身份这四种途径加以体现,这些都是区别与日常话语道歉的重要语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