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量的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在清晨发病率明显升高。而过高的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被考虑与这种清晨时段的发病率升高有关,并且血压和心血管事件呈平行关系。血压晨峰产生的机制考虑与睡眠到觉醒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有关,以及与种族、老龄化、睡眠障碍、情绪、清晨吸烟有关。在血压晨峰对靶器官损伤的研究中,最常见的观察指标是脑白质损伤、颈动脉内膜厚度、颈、股动脉脉搏传导速度、左心室重量指数、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等。血压晨峰通过血压的机械应力和过度变异的血流的剪切力触发高级易损斑块破裂,从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从大血管矩形分出的小血管在解剖上向高压暴露,并且为了阻止大血管到毛细血管明显变化的压力梯度,这些血管必须保持强的血管张力。这样的血管结构在冠状动脉中均有体现。本研究通过动态血压监测(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和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了解血压晨峰及冠状动脉病变,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患者87例(男性43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56.37±11.82)岁。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依据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血压晨峰值(血压晨峰值=醒后2小时内收缩压的平均值-夜间最低值在内的1小时平均收缩压值)。按照Li等的文献中20mmHg对血压晨峰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的冠心病发病情况、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累及左主干、节段累及积分(segment involvement score, SIS)、节段狭窄积分(segment stenosis score,SSS)的差异和相关性,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晨峰和传统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对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1、血压晨峰以20mmHg为分割点分组时,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的指标SIS、SSS、病变支数、累计左主干进行比较,SIS、SSS、病变支数的 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压晨峰≥20 mmHg时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加重。血压晨峰与病变累计左主干无统计学意义。 2、血压晨峰和 SIS、SSS、病变支数进行相关分析,SIS、SSS、病变支数的P依次为0.030、0.044、0.042,均P<0.05,说明血压晨峰升高的程度与 SIS、SSS、病变支数的加重程度有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随血压晨峰的增长而加重。 3、以性别、年龄、吸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抗高血压治疗及血压晨峰和冠心病发病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血压晨峰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相关的关系,体重指数和抗高血压治疗无统计学意义。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ou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h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ou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aytime SBP,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aytime DBP,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time SBP,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ighttime DBP,nDBP)与冠心病发病的单因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以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血压晨峰作为自变量,冠心病发生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血压晨峰、高血压病史、年龄、吸烟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压晨峰β=3.452,P=0.016,优势比OR=3.156,OR的95%C.I.为(2.397,15.569);性别β值为负, P=0.033,性别(女性)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症均 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当血压晨峰≥20 mmHg时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加重,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随血压晨峰的升高而加重。 2、冠心病发病的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血压晨峰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发生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血压晨峰、高血压病史、年龄、吸烟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性别(女性)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血压晨峰与冠心病发生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