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源于英国克伦威尔执政时期的激进基督教派——贵格会(又名教友会),在传入北美后迅速成为北美殖民地最有影响力的教派之一。在18世纪后,宾夕法尼亚的教友会获得了稳定的政治权力与商业优势后,把社会关怀的目光投向殖民地最受压迫的黑人。教友会的废奴主义先驱们认为,教友会信徒从事黑人奴隶贸易、购买奴隶、使用奴隶都是严重违背教友会信仰的行为。经过废奴主义领袖约翰·伍尔曼、安东尼·本内泽等人的不懈努力,教友会在美国革命前夕彻底与黑人奴隶制隔绝,成为美国殖民地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废奴主义团体,教友会的反奴隶制思想也成为美国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大规模废奴主义运动的先声和重要思想来源。本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殖民地时期宾夕法尼亚黑人奴隶贸易的兴衰,并分析了宾夕法尼亚黑人奴隶制的特点。宾夕法尼亚黑人奴隶贸易和黑人奴隶制规模不大,但是依然明显区别于新英格兰和南方殖民地,甚至与同属大西洋沿岸中部殖民地的纽约也不尽相同。宾夕法尼亚的黑人奴隶贸易和黑人奴隶制受制于本地的商业、农业和制造业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形成独占性的奴隶制经济,奴隶的多寡与宾夕法尼亚的移民数量起伏息息相关,最终充沛的移民完成对宾夕法尼亚奴隶的替代,1780年宾夕法尼亚成为废奴州。第二部分叙述了不同时期的教友会反奴隶制思想和代表人物。早期废奴主义者包括德国镇的教友会信徒、小册子作家威廉·索斯比、切斯特月例会、激进废奴主义者本杰明·雷,后期废奴主义者包括约翰·伍尔曼和安东尼·本内泽。总体来看,教友会的反奴隶制运动由个体的、零星的思想火花,扩散为团体的共识,教友会的领导组织——费城年例会的态度由沉默、关注、建议,最后上升到纪律。全文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友会何以成为美国废奴主义先驱。发源于英国的教友会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黑人奴隶制的,而是渐进地衍生出了反奴隶制思想,这个过程伴随着教友会在北美的自我调适——教友会的世界主义理想转变为内省式的自我批判。同时北美教友会依然坚守着的信仰内核——平等主义、朴素主义、和平主义,同黑人奴隶制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对立,这种对立是内在的,而将内在矛盾激发出来的又是教友会固有的道德洁癖和偏执的宗教性格。当然这个发酵的过程只有宾夕法尼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