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和传统的肿瘤治疗模式,诸如化学、放射疗法比较,具有高效性、广谱性、不易产生耐药性及毒副反应较低等优点,因此成为了当今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目前这一疗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其疗效与临床研究者的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可能与内皮细胞靶向不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只能使肿瘤体积缩小到一种不生长的静息状态;以及内皮细胞仍能通过多种促血管生成物质维持增殖与生存状态等原因有关。肿瘤学家们逐渐认识到抗肿瘤血管生成必须联合传统的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如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有研究证实祖国传统医药中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甙Rg3(ginsenoside Rg3)单体具有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同时有研究发现将传统的化疗药物采用小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模式,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微血管的内皮细胞而显著抑制血管生成,因而称为抗血管生成化疗。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联合应用两种不同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人参皂甙Rg3及抗血管生成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小剂量干预小鼠S-180肉瘤,观察肿瘤的生长、新生血管形成和增殖方面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的表达和变化,以及治疗产生的毒副作用。初步探讨其体内抗血管生成作用机制,期望为临床肿瘤的治疗和监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S-180肉瘤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人参皂甙Rg3组(5mg/kg,每日1次)、CTX组(5mg/kg,隔日1次)、联合治疗组(人参皂甙Rg3和CTX的联合治疗)及模型对照组,给药27天。治疗期间及结束后:1.测定肿瘤的体积和瘤重;2.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数量。结果:1.人参皂甙Rg3组、CTX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移植瘤的体积、瘤重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较单独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2.人参皂甙Rg3组、CTX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移植瘤组织内VEGF的表达及MVD的数量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较单独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人参皂甙Rg3组和联合治疗组PCNA的表达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CTX组PCNA的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检验提示肿瘤组织内VEGF的表达与MVD的数量及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3.人参皂甙Rg3及联合治疗组小鼠较对照组和CTX组的毒副作用轻,生存质量较好。结论:1.人参皂甙Rg3及持续小剂量CTX单独应用均可降低小鼠S-180移植瘤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且两者联合应用后的作用更为明显。说明人参皂甙Rg3联合持续小剂量CTX具有协同抗小鼠S-180移植瘤血管生成的作用。2.人参皂甙Rg3可降低小鼠S-180移植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说明其抗血管生成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有关。3.人参皂甙Rg3与持续小剂量CTX联合应用毒副反应较轻,生存质量较好。说明人参皂甙Rg3具有提高生存质量和降低化疗毒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