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镇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速前进。城镇化带来的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加剧、城市蔓延、城市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危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在城市的运行中起到改善人居环境、维持生态、防灾避灾、提升城市形象和丰满城市骨架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各种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城市绿地的相关研究在得到人们的关注后发展日愈成熟。作为指导城市绿地发展指向的绿地空间格局,其技术导向关系着城市绿地的目标定位和发展实施。经过定量分析,对快速城镇化地区的绿地空间格局进行评价与调控研究,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有关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基础,选择层次分析法,建立匹配因子评价体系,以合肥滨湖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14年合肥滨湖新区航空遥感影像图绘译的绿地信息,对其绿地空间格局进行现状分析与评价。系统的研究合肥滨湖新区概况与上位规划,探求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规划理念及快速城镇化地区绿地空间格局调控对策。主要结论有:(1)根据已有相关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指标模型,通过专家对研究绿地现状打分评价,并得出结果。评价结果表明合肥滨湖新区绿地空间格局综合得分8.0836(优秀),公园绿地得分为8.33695(优秀)、生产绿地得分为4.99088(中等)、防护绿地得分为6.4451(良好)、附属绿地得分为8.00185(优秀)、生态绿地得分为7.31456(良好)。(2)合肥滨湖新区绿地空间格局发展的驱动因子为政策主导,经济发展与社会因素的共同结果。其绿地空间布局发展的优势在于地方政策支持、环境基础良好、规划引导与公众参与、旅游文化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劣势在于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建设与管理维护的矛盾、新城绿地功能与城市用地关系脱节等。(3)在对快速城镇化绿地空间格局的调控研究中,以系统整体性、生态均衡性、时空延续性、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为总体规划理念,确定总量调控、质量调控、连通调控、功能调控的调控对策。提出合肥滨湖新区绿地空间结构以“绿脉”“蓝脉”“文脉”为主线,具体形成“城湖共生,一心两片,两带四廊,绿网覆盖,多点镶嵌”的空间格局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