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叶片细胞壁果胶和半纤维素参与氟累积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iadong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具有较强的聚氟能力,而叶片是茶树氟富集的主要器官。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中的水溶性氟能溶解于茶汤被人体吸收,因此,饮茶成为人们摄取氟的一种方式,饮茶健康备受关注。前期研究显示,细胞壁是茶叶聚氟的重要部位,为了揭示细胞壁多糖组分在茶树氟富集中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氟处理茶树幼苗,进一步分析茶树叶片细胞壁组成与氟累积的关系,并结合课题组前期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出PMEs(6)和XETs(24)30个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 RT-PCR和ELISA等技术就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酶活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茶树叶片细胞壁富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茶树幼苗在不同氟浓度处理下体内抗逆性生理指标的变化。用0(CK),0.2和0.5 mmol/l不同浓度F处理福鼎大白和鄂茶10号幼苗28d,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茶树根系活力在0.2 mmol/l浓度有升高的趋势,在0.5 mmol/l浓度则显著降低;细胞膜透性在氟浓度为0.2mmol/l时显著下降,在氟浓度为0.5mmol/l时显著升高;茶树叶片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说明一定浓度的氟对茶树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超过一定浓度对茶树的生长存在不利影响。2.不同浓度的氟对茶树叶片细胞壁及其组分氟累积的影响。各处理中,茶树叶片中的氟含量显著高于根部,是根系氟含量的7-10倍;随着氟处理浓度的升高,两个茶树品种叶片中的氟含量都显著升高;叶片中的氟主要累积在细胞壁中,CK、0.2mmol/l和0.5 mmol/l氟处理中叶片细胞壁氟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占叶片氟含量的50%-60%、60%-70%、65%-75%,叶片细胞壁组分果胶和半纤维素中的氟含量随氟处理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福鼎大白茶树叶片细胞壁果胶和半纤维素中氟含量占细胞壁总氟含量的比例约为50%和32.7%,鄂茶10号果胶和半纤维素中氟含量占细胞壁总氟含量的比例约为51.7%和38.8%,表明叶片细胞壁果胶和半纤维素在茶树氟的累积中有重要作用。3.氟对茶树叶片和根系PMEs基因的表达、蛋白含量及活性变化的影响。q RT-PCR结果显示两个品种叶片内PMEs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氟处理48h或72h时增至最大,ELISA结果显示其蛋白含量、活性的变化与基因的表达基本一致。而根系中PMEs基因与蛋白的表达量变化较小且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推测氟促进茶树叶片中PMEs基因的表达,增加PME蛋白的活性,导致细胞壁高甲酯化果胶的含量降低,促进更多自由羧基的产生,而茶树体内的F主要是与Al3+等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进行转运和富集,所以F可能通过与羧基的相互作用进而增强果胶对氟的累积。4.氟处理下茶树叶片和根XETs基因、蛋白含量及活性的变化。随着氟处理时间的延长,福鼎大白和鄂茶10号叶片中XETs基因的表达量呈递减的趋势,且均低于0h的表达量;叶片中XETs蛋白含量及活性的变化与其基因表达规律基本符合,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两个品种根系中XETs基因的表达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与蛋白含量与活性的变化并不一致。这可能与F处理下,木葡聚糖和XTHs的相对含量有关,当高尔基体中的木葡聚糖含量高于XTHs时,XTHs主要以与木葡聚糖的复合物的形式存在细胞壁,使细胞壁变得紧密进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其余部分木葡聚糖则通过与茶树叶片中F形成复合物从而增加半纤维素中的F含量。
其他文献
乌鳢(Channa argus),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鳢科(Channidae)、鳢属(Channa),分布于我国许多河流与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对我国乌鳢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评估,对于乌鳢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测序方法对乌鳢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并采用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开发乌鳢多态性S
农用无人机作为新兴的农业设备,相比于传统植保机械有着极大的优势,是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路径规划是农用无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可以为无人机的遥控操作提供参考路径,而且能为进一步实现无人机的自主飞行制导与控制提供依据。路径规划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农用无人机的作业质量,但是目前关于如何提高路径规划质量方面的研究相对有所欠缺。因此本文以农用无人机的全覆盖路径规划为背景,考虑不同农田环境信息
最新的研究发现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简称Ov)种子富含两种双羟基脂肪酸,分别命名为武汉和内布拉斯加脂肪酸。相比于蓖麻油,诸葛菜籽油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润滑特性,但是双羟基脂肪酸合成途径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为了对诸葛菜种子双羟基脂肪酸合成机制有更好的了解,本课题在采集诸葛菜属另外一个种心叶诸葛菜(Orychophragmus Limprichtianus,简称Ol)的基
油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面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油菜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和现阶段为实现从低产到高产优质的第四次飞跃,提出了“三高”的育种目标,即高油、高产、高效,然而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对油菜产量危害极大的世界性土传病害,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高,根肿病在我国油菜主产区有爆发的趋势,我国油菜产业的安全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培育抗根肿病的品种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根肿病的措施,因此,利用本实
体细胞胚发生是植物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完整植株。柑橘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利用柑橘胚性愈伤组织可有效地保存其种质资源,但是部分品种在培养过程中其体细胞胚发生能力会逐渐降低甚至消失,给植物组织培养、离体保存和生物技术遗传改良造成严重障碍,保持并恢复愈伤组织的体细胞胚发生能力已经成为推进柑橘种质改良的重要举措。CsHB1是从具有较强体细
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导致的一种进行性肝脏损伤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已成为世界性的疾病。已有研究表明,蜂花粉中丰富的酚类物质,能一定程度上干预和治疗肝损伤疾病。本课题以五味子、油菜和水飞蓟蜂花粉为材料,首先采用乙醇超声辅助提取、大孔树脂富集,分离得到各蜂花粉中的不同组成的酚类物质,通过多种体外抗氧化模型评估比较粗提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开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并受到一系列内外因素的调控。某些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从而开花的现象,称之为春化作用。其分子机制为持续低温处理可以降低或者沉默开花抑制因子的表达,从而解除了对开花的抑制作用。FLC(FLOWERING LOCUS C)是决定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关键基因之一,编码一种重要的开花抑制因子,抑制下游“成花素”基因FT(F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基础遗传研究模式作物之一,且社会需求量仍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玉米穗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量,而穗形态建成受到顶端花序分生组织发育的深度调控。因此,研究穗发育的遗传及分子调控一直是玉米分子育种的重要基础。前人研究报道一个TGA类bZIP转录因子FEA4(FASCIATED EAR4)在调节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和花序分生组织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引起我们关注的是,FEA4在茎尖
DN98×Q4是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新品种,它具有高产、抗病性好、抗倒伏、适应性强等优势,在2017年湖北省区试生产试验中以12600 kg/hm~2的产量排名第一,已经具有大品种的雏形。然而,它的收获期含水量偏高、株高穗位偏高、生育期偏晚且不适合机收。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本试验从国内外精心挑选了13份具有早熟、脱水快、株高穗位偏低等特点的NSS系作为供体来改良玉米品种DN98×Q4,来筛选出产量高、
华玉11是西南地区海拔600米以上的主推品种,具有多抗、高产、稳产等优点,社会经济效益较高。但是存在适应区域有限、收获期含水量偏高、株高穗位偏高、抽雄吐丝偏迟、苗期抗倒性差等问题。针对华玉11目前存在的问题,筛选出11份在国内外表现突出的优良自交系对改良华玉11育种潜力进行评估。本研究采用嵌套和裂区试验设计,2016年秋季在武汉利用11份国内外优良自交系分别与华玉11亲本自交系Q736和Q1杂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