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花粉多酚抗氧化及保护酒精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活性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j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导致的一种进行性肝脏损伤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已成为世界性的疾病。已有研究表明,蜂花粉中丰富的酚类物质,能一定程度上干预和治疗肝损伤疾病。本课题以五味子、油菜和水飞蓟蜂花粉为材料,首先采用乙醇超声辅助提取、大孔树脂富集,分离得到各蜂花粉中的不同组成的酚类物质,通过多种体外抗氧化模型评估比较粗提物及其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抗氧化活性较强的蜂花粉酚类物质组分,并建立酒精诱导Hep 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将抗氧化活性较强的蜂花粉酚类物质组分对酒精性损伤细胞进行预处理,初步评价蜂花粉酚类物质的抗氧化应激作用,研究其对酒精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1.三种蜂花粉酚类物质的提取富集及成分分析80%乙醇/水超声辅助提取五味子、油菜和水飞蓟蜂花粉中酚类物质得到粗提物,通过AB-8型大孔树脂吸附结合不同比例乙醇/水洗脱分离三种蜂花粉粗提物而分别得到5个洗脱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富集、分离效果进行初步评估,并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粗提物及其各洗脱组分的总酚、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五味子、油菜和水飞蓟蜂花粉粗提物的总酚含量分别为2.54 g/100g、6.93 g/100g、0.41 g/100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35 g/100g、2.74 g/100g、1.95 g/100g,AB-8型大孔树脂对蜂花粉酚类物质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尤其是对五味子蜂花粉中酚类物质富集效果较好,总酚含量范围在1.23~46.04 g/100g,其中40%和60%乙醇/水洗脱组分的总酚含量较高,分别是46.04 g/100g和43.69 g/100g,是粗提物的13倍左右,总黄酮含量范围在0.44~6.39 g/100g,40%和60%乙醇/水洗脱组分总黄酮含量分别是6.39 g/100g和5.55 g/100g,是粗提物的2.5倍左右;油菜蜂花粉各组分中,总酚含量范围在2.93~38.07 g/100g,总黄酮含量范围在0.53~7.08 g/100g,其中40%和60%乙醇/水富集效果较好,总酚含量分别为粗提物的9倍和14倍;水飞蓟蜂花粉各组分中,总酚含量范围在1.84~11.19 g/100g,总黄酮含量范围在0.35~1.67 g/100g,其中40%乙醇/水富集效果较好,总酚含量分别为粗提物的11倍。2.三种蜂花粉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评价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还原力和抗脂质过氧化等体外抗氧化模型,研究五味子、油菜和水飞蓟蜂花粉粗提物及其各分离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发现五味子蜂花粉抗氧化活性整体上优于油菜和水飞蓟蜂花粉,其中五味子蜂花粉粗提物、40%和60%乙醇/水洗脱组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值)表明,粗提物清除DPPH·、ABTS+等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4.32μg/m L和10.71μg/m L;还原力结果表明,粗提物和40%乙醇/水洗脱组分高于其他组分,200μg/m L浓度下,还原能力是其他组分的2~3倍;40%和60%乙醇洗脱组分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较强,IC50值分别为2.09μg/m L和6.05μg/m L。油菜和水飞蓟蜂花粉粗提物和分离组分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但整体上弱于五味子蜂花粉。根据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评估比较,五味子蜂花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因此选择五味子蜂花粉粗提物、40%、60%和80%乙醇/水洗脱组分进一步研究五味子蜂花粉酚类物质对氧化应激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3.五味子蜂花粉酚类物质对酒精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效果建立酒精诱导Hep G2细胞损伤模型,筛选出合适的样品作用浓度,运用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氧簇(ROS)等不同活性指标的检测初步评价五味子蜂花粉粗提物、40%、60%和80%乙醇/水洗脱组分对酒精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Hep G2细胞经500 m M酒精处理24 h后,模型组细胞抗氧化系统受到影响,GSH耗竭,SOD酶活性下降,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导致细胞内ROS含量上升,细胞损伤。而经40%和80%乙醇洗脱组分(0.5~20μg/m L)以及粗提物和60%乙醇洗脱组分(25~100μg/m L)预处理后,均能够减轻酒精引起的Hep G2细胞损伤,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酒精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的情况有所改善,能有效缓解酒精引起的细胞AST/ALT的释放和GSH的损耗,提高SOD的活性,降低酒精诱导的ROS的产生,减轻了肝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增强细胞内抗氧化体系活力,降低氧化应激导致的肝细胞损伤,说明五味子蜂花粉酚类物质对酒精性肝细胞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酯化酶(Esterase)是提高白酒等发酵产品中酯香成分的主要作用因素之一。产酯化酶的微生物主要有红曲菌(Monascus spp.)、酵母菌、根霉(Rhizopus spp.)以及一些细菌,其中红曲菌产酯化酶的能力较强。本实验以山西老陈醋大曲和枝江大曲为分离材料,从中分离红曲菌,采用形态学鉴定并结合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及ISSR(Inter-s
卤肉制品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加工产品,牛肉也是常食用的肉制品,因其具有较重的腥膻味,对其进行腌制并以调味料和香辛料进行卤制可以很多程度上改善其风味,卤肉制品的风味关键在于在其加工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卤料调味料配方的确定。卤制过程中由于在传统卤制过程中加工工艺参数模糊,仅限于作坊式的生产加工,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颜色不均匀、加热时间过长和质量不稳定等诸多因素,阻碍了工业化的生产,且中国很多传统美食的
油菜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生产面积巨大。根肿病是一种对油菜生产造成极大危害的世界性土传病害,近年来在我国油菜产区蔓延迅速。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根肿病的扩散将会更加迅猛,严重威胁我国油菜产业的安全。培育并种植抗根肿病油菜品种是控制病情蔓延、稳定油菜产量、保障产业安全的最有效措施。“华双5R”是本实验室前期培育的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品种,其含有一个来源于芜菁ECD04的显性
豆科植物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与根瘤菌之间建立互惠共生的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互作诱导根瘤器官形成。生活在根瘤中的根瘤菌可以将氮气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氨,同时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碳源营养。豆科植物形成固氮根瘤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信号通路。过去的大量研究表明,活性氧(ROS)作为一个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抗逆和植物—微生物的互作过
水果采后病原真菌给采后造成很大损失,且病原菌已开始对常用的唑类和多稀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因此,新型杀菌剂的研发对于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鞘脂不仅是构成细胞质膜的重要组份,而且还作为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的调控。在病源真菌中,已证明鞘脂在菌丝形成、孢子萌发和致病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其鞘脂合成相关酶的结构与动物中同源物显著不同,因此,真菌鞘脂代谢途径已成为动物中新型抗病原真菌药剂筛选的候
乌鳢(Channa argus),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鳢科(Channidae)、鳢属(Channa),分布于我国许多河流与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对我国乌鳢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评估,对于乌鳢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测序方法对乌鳢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并采用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开发乌鳢多态性S
农用无人机作为新兴的农业设备,相比于传统植保机械有着极大的优势,是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路径规划是农用无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可以为无人机的遥控操作提供参考路径,而且能为进一步实现无人机的自主飞行制导与控制提供依据。路径规划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农用无人机的作业质量,但是目前关于如何提高路径规划质量方面的研究相对有所欠缺。因此本文以农用无人机的全覆盖路径规划为背景,考虑不同农田环境信息
最新的研究发现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简称Ov)种子富含两种双羟基脂肪酸,分别命名为武汉和内布拉斯加脂肪酸。相比于蓖麻油,诸葛菜籽油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润滑特性,但是双羟基脂肪酸合成途径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为了对诸葛菜种子双羟基脂肪酸合成机制有更好的了解,本课题在采集诸葛菜属另外一个种心叶诸葛菜(Orychophragmus Limprichtianus,简称Ol)的基
油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面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油菜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和现阶段为实现从低产到高产优质的第四次飞跃,提出了“三高”的育种目标,即高油、高产、高效,然而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对油菜产量危害极大的世界性土传病害,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高,根肿病在我国油菜主产区有爆发的趋势,我国油菜产业的安全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培育抗根肿病的品种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根肿病的措施,因此,利用本实
体细胞胚发生是植物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完整植株。柑橘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利用柑橘胚性愈伤组织可有效地保存其种质资源,但是部分品种在培养过程中其体细胞胚发生能力会逐渐降低甚至消失,给植物组织培养、离体保存和生物技术遗传改良造成严重障碍,保持并恢复愈伤组织的体细胞胚发生能力已经成为推进柑橘种质改良的重要举措。CsHB1是从具有较强体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