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及目的: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内容。水中尸体检验的要点之一是区分生前入水和死后抛尸,对明确死亡方式及案件性质等意义重大。硅藻检验是水中尸体确证溺死的辅助检验的“金标准”。硅藻广泛存在于各种水体中,大小为几到几百微米不等,其外壳主成分为二氧化硅。在溺死的过程中,硅藻会被吸入人体内并对循环到达多个器官,并且因其外壳含二氧化硅而具有耐酸碱、高温等特性,故现在主要使用的硅藻检验方法以化学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内容。水中尸体检验的要点之一是区分生前入水和死后抛尸,对明确死亡方式及案件性质等意义重大。硅藻检验是水中尸体确证溺死的辅助检验的“金标准”。硅藻广泛存在于各种水体中,大小为几到几百微米不等,其外壳主成分为二氧化硅。在溺死的过程中,硅藻会被吸入人体内并对循环到达多个器官,并且因其外壳含二氧化硅而具有耐酸碱、高温等特性,故现在主要使用的硅藻检验方法以化学消化-观察原理为主:从硝酸消化-离心富集-光镜观察到微波消化-滤膜富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都是以此为基础。但是上述原理方法存在着对环境污染大、对人体有害、效率较低、存在着一定假阴性率等问题。Raman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因为具有快速、无损等优点,近年来在法医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研究尝试探建立一种应用Raman光谱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来鉴定溺死的方法。方法:使用Agiltron peakseeker Raman光谱仪对SiO2以及溺死组大鼠和死后入水组大鼠肺部进行检测,光谱数据由originpro 2018c和MATLAB 2014软件进行分析。使用PANalytical Axios 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我单位收集的水中尸体肺组织进行检验,水中尸体的肺组织经硝酸消解-真空抽滤-滤膜富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后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光谱数据使用SPSS 2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SiO2的Raman特征峰位于462cm-1处;采集的溺死组和死后入水组大鼠肺组织数据经origin pro 2018c软件基线校正、寻峰后,未在462cm-1处及其他位置寻到有效峰。使用MATLAB 2014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1和主成分2未能有效区分溺死组和死后入水组数据。X射线荧光光谱仪数据经SPSS 2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后,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硅元素、氯元素质量百分比数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硅氧间共价键的Raman特征峰强度弱,且硅藻外壳的非晶态二氧化硅会进一步抑制特征峰强度,以及所检验生物组织的成分复杂、荧光效应强烈,这些都是本研究未能使用Raman光谱区分溺死组和死后入水组大鼠肺组织的可能原因。根据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硅元素、氯元素质量百分比数值的差异,可以对含有硅藻和不含硅藻的肺组织进行区分。在淡水中溺死导致低渗性液体和硅藻进入肺组织,是阳性组和阴性组两种元素质量百分比数值的差异的原因。
其他文献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处于高水平的恶性肿瘤,而癌细胞转移扩散是导致其致死率高的重要因素。癌细胞获得异常迁移运动能力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关键事件,但其牵涉的具体分子机理仍不明确。对癌细胞异常迁移运动的调控机制展开深入研究,不仅对于拓展肿瘤生物学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且对于实现肿瘤的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丝状伪足是位于运动细胞前缘的一种指状结构,源于肌动蛋白微丝骨架
目的:急性肝损伤是一种由病毒、细菌、药物、毒素、酒精等引起的危及生命的综合症,发病率极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动物模型中抑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能发挥抗炎作用,但STAT3抑制剂是否也可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右旋半乳糖胺(D-
背景: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也是成人永久性残疾的常见原因之一。ICH后二次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功能障碍引起的血管源性脑水肿,与血脑屏障关系密切的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在ICH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研究背景及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多因素诱发的肠道炎症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UC是一种发生于结肠和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情反复发作,慢性迁延,易并发肠穿孔、腹膜炎甚至进展为结直肠癌。衣康酸是在脂多糖(lipopol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原核及真核生物细胞膜上的跨膜通道蛋白,具有完整的质膜,能够转运水分子及一些溶质小分子物质。AQPs最初在红细胞质膜上鉴定出来,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基因组测序发现细粒棘球绦虫体内存在12个编码AQPs的基因。为研究细粒棘球蚴AQPs(EgAQPs)是否对棘球蚴囊液形成具有调控功能,本课题组前期
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致癌性疱疹病毒,全世界约90%的人感染。大多数人EBV感染呈终身无症状潜伏感染,但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相关疾病。目前已知与EBV感染相关的疾病有几十种,但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组织学形态广泛,不同疾病之间临床病理特点重叠。患者病情轻重不一,部分疾病预后较差。EBV的致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是体内抗病毒免疫与病毒致病性间的平衡
目的:近期研究表明,代谢是炎症的必备基础,代谢反应对炎症反应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核内聚集伴随丙酮酸水平下调,补充PKM2激动剂和丙酮酸后明显缓解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D-半乳糖氨(d-galactosamine,D-Gal)诱导的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
准确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是法医病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但其也一直是法医学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死亡时间推断方法是通过尸斑、尸僵、尸冷等早期尸体现象,但其受尸体检验者主观经验的影响,不能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利用体液化学成分的变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其受腐败破坏的影响,体液样本难以采集。从腐败的本质出发,利用微生物进行死亡时间推断逐渐兴起。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死后微生
背景:恶性肿瘤因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有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但针对晚期患者治疗效果差且容易复发。近年来,利用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免疫疗法成为治疗恶性肿瘤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 cells)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后的新型治疗方法。CAR-T已经在治疗靶向C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痴呆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不清。研究表明,在AD的发病过程中,线粒体的障碍起着关键角色。线粒体是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生命体的“能量工厂”。在AD患者的神经元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聚集会抑制线粒体代谢链上关键酶的活性,进而导致线粒体的障碍。当大脑中的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后,一方面会促进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