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新课程改革教学活动的主要实践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对教育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现在学校体育课程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面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断下滑、核心素养急需提高等现实问题,国家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完善是新时代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更是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中学体育教师是大中小体育教师队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传授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选择中学体育教师这一主体,以教师专业素养指标体系的构建为切入点,结合传统的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指标,重构当代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指标。首先,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阅读有关教师专业素养以及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期刊论文,为本研究做好理论支撑。通过分析新时代这一“新”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承担的新使命,结合核心素养以及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特点,对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指标进行预测,初步整理出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指标体系的基础框架。其次,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对12名体育教学专家进行个别访谈,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两轮问卷调查。通过数理统计法检验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然后整合专家意见确定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指标。最后,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聊城市中学体育教师健康促进素养指标进行现状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聊城市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提供参考。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指标的构建结果如下:(1)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结构模型包含7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2)一级指标及其权重:体育师德素养(15.31%)、学科专业素养(15.31%)、健康促进素养(15.05%)、体育信息素养(14.03%)、体育科研素养(14.03%)、体育教学素养(13.27%)、社会经验素养(13.01%)。(3)二级指标及其权重:爱岗敬业(25.11%)、关爱学生(25.11%)、遵守规则公平正义(25.11%)、爱国守法(24.68%)、体育专业知识(25.32%)、体育运动技能(25.32%)、体育训练能力(24.90%)、体育裁判能力(24.47%)、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34.00%)、健康知识和理念(33.33%)、健康基本技能(32.67%)、教学媒体及功能选择能力(35.33%)、媒体与教学优化组合能力(32.67%)、新设备信息分析运用能力(32.00%)、撰写修改论文能力(25.63%)、发现科研问题能力(25.13%)、科研设计实施能力(25.13%)、申报课题项目能力(24.12%)、教育基础知识(22.35%)、钻研分析教材能力(19.46%)、实施管理教学能力(19.46%)、了解掌握学生学情能力(19.07%)、反思评价能力(18.68%)、合作交流能力(50.44%)、人际交往能力(49.57%)。(4)现阶段聊城市具备健康素养的体育教师占比为42.7%。其中健康知识和理念的具备率为20.9%,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具备率为53.6%,健康基本技能的具备率为31.8%。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指标的构建结论如下:(1)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结构模型包含两部分: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一级指标7个,一级指标下有具体细化的25个二级指标。所有指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各指标都是对新时代中学体育教师必备专业素养的具体表现。(2)本研究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指标体系与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不相矛盾。本研究是对新时代体育教师必备素养的细化,《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是更宽泛适用于所有中学教师。(3)现阶段聊城市中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具备健康素养的体育教师占比仅为42.7%。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自身: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根据本研究构建的新时代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指标体系要求,要改变以往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提高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的同时加强体育教师师德素养、健康素养的提升;不断学习加强科研素养、创新发展素养的提升;团结协作加强社会经验素养的提升。与时代接轨借助现代化的教育资源获取前沿的教学研究资料,把新时代的新理念、新科技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2)学校层面:结合本校教育需要根据本研究构建的新时代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指标体系制定体育教师发展目标,激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动力,让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成为一种内驱力,深入了解每位体育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与发展目标,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关注,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与鼓励;细化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评价标准,通过体育教师自评、教师之间互评、学生评价等多种途径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进行考核,制定体育教师考核档案。这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是一种激励机制。(3)国家层面:健全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机制,注重职前培训,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坚持职后培训并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的培训中来,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如外出观摩、专家讲座等全方位、多元化的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