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研究建筑遗产的非物质文化环境的保护理论和方法。建筑遗产作为人类不可再生的资源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建筑遗产的文化环境由于它的“非物质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建筑遗产的非物质文化环境的保护理论和方法。建筑遗产作为人类不可再生的资源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建筑遗产的文化环境由于它的“非物质性”往往被忽视,但它却是重要的历史信息。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和民俗学的角度来剖析其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目的是从理论上保证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性,从更大的“文化圈”视角来指导保护工作。所得出的结论具有社会实践意义和思想指导意义。 在福建四堡古书坊建筑群保护项目中,论文分析了四堡建筑群的三个文化环境:客家文化环境、闽西文化环境和印刷文化环境。从建筑的文化环境去解读建筑本身。这样可以从更宽阔的视野、更深层次来理解建筑遗产。“文化圈”的视角突破了常规只从建筑遗产的自然环境,平、立、剖面等物质方面研究建筑遗产的方法。 根据民俗学学科本身的一些特性,论文提出用民俗学的一些研究方法来研究建筑遗产的非物质文化环境的观点,并且具体应用到四堡项目中。从项目的前期调查方法到对基础资料的分析,以及保护方案的形成都将民俗学的一些观点应用其中。提出了保护对政府、居民及投资商的实施对策。 论文最后提出了“非物质文化环境同建筑遗产的物质本身是同时发展的,应该将其两者‘整体性’保护,并且要从多学科、多角度且以同样的重视程度保护”的观点。
其他文献
城市的特色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在城市中建设量最大,最容易形成城市整体形象的就是大片的住区。所以,伊春市坡地住区的模式要把握住伊春市的整体特色。伊春
通过中外城市商业建筑形式发展的历史回顾发现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区域形象是建立在人对其整体结构形态、生活方式与商业行为活动感知的基础之上的,当街区基体形式及功能结构与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中与人们最贴近的绿地系统,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对所处居住区的绿地景观环境系统要
南京老城区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急剧变化的今天,面对城市老化、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对其原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利用将对整个南京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08年起,南京市政府
我国在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上海地区城市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石库门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
所谓“馆阁”,即三馆与秘阁的合称。在南宋时期,馆阁是秘书省的代名词。因此,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南宋秘书省内的建筑群体。这些建筑既有衙署建筑的性质,又是国家最高藏书机
软件科技园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城市空间要素,是知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物质需要,但它在我国毕竟还是新兴事物,与其相关的建设实践和理论指导都还只是凤毛麟角.论文拟通过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中国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社会人群的关系在这一进程中不断重构与调适。城市人对城市记忆、城市文化有了更加珍视的理解。城市注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对于城市,更是一条城市发展的生命之脉。在黄河流域,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占全国人均的四分之一,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量还不足全国的五
2001年夏至今,天津美院美术馆的设计与建造已历时四年之久,本文主要针对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整个工程的设计过程.从方案设计构思之源,至工程建造形成之末,分析设计过程中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