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吸入性损伤是由热力和化学物质导致的肺组织和呼吸道的共同损伤,其发病机制与炎症介质和过氧化作用关系密切,是引起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槲皮素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类黄酮化合物,之前的研究证实,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在脂多糖引起的大鼠肺损伤模型中,槲皮素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但是,至今尚无槲皮素对吸入性损伤肺保护作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因此,我们通过使用槲皮素干预吸入性损伤的发病机制,探讨槲皮素是否对烟雾吸入性损伤有保护作用。目的:1.通过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研究槲皮素对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炎症介质的作用。2.通过检测大鼠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研究槲皮素对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氧化/抗氧化因子的作用。3.本实验通过观察槲皮素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后大鼠炎症介质和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探讨槲皮素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的肺保护作用以及相关机制,为临床治疗吸入性损伤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雄性Sprague-Dawle大鼠4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致伤空白组(B组)、槲皮素治疗组(C组),其中A组6只大鼠,B组18只大鼠、C组18致大鼠。B组和C组均再按照致伤后6h,24h和48h三个时间段各分为三个亚组(B1组、B2组、B3组、C1组、C2组、C3组),每亚组6只大鼠。A组无处理,B组和C组建立吸入性损伤模型。C1组、C2组、C3组在致伤后3小时腹腔注射槲皮素(200mg·kg-1), B1组、B2组、B3组也于致伤后3小时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组、B1组、C1组于致伤后6小时,B2组、C2组于致伤后24小时,B3组、C3组与致伤后48小时留取大鼠股动脉血液样本5ml离心取血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留取肺组织制备肺组织匀浆后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取部分左肺组织经4%甲醛溶液固定后做病理HE染色切片光镜观察。结果:1.一般情况观察:致伤过程中,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情况发生,各组间实验大鼠无体重性别差异。致伤后大鼠均出现呼吸心率加快,烦躁,肺部出现湿啰音及哮鸣音,将致伤后大鼠置于空气流通处5分钟,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正常对照组大鼠安静无上述症状。2.肺标本观察:A组大鼠肺组织粉红色,无充血水肿;B1组、B2组、B3组大鼠肺组织表面有水肿液渗出,呈暗红色,部分肺组织有淤血现象,其中B3组上述表现最为明显;Cl组、C2组、C3组大鼠肺组织充血水肿减轻,有少许出血点,其中C3组减轻程度最为明显。3.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光镜下A组肺泡结构规则完整,肺泡间隔均匀,肺泡腔内少许渗出液;B1组、B2组、B3组肺泡间隔不均匀且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B3组表现更加明显;C1组、C2组、C3组肺泡间隔较为均匀,间隔内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C3组表现更加明显。4.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0的比较:Cl组与B1组比较、C2组与B2组比较、C3组与B3组比较,TNF-α、IL-6显著降低(P<0.01),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自B1到B3组,自C1到C3组TNF-α、IL-6、IL-10水平逐渐降低(P<0.01)。5.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MPO、MDA、SOD的比较:C1组与B1组比较、C2组与B2组比较、C3组与B3组比较,MPO、MDA显著降低(P<0.01),SOD显著升高(P<0.01);且自B1到B3组,自C1到C3组MPO、MDA显著降低,SOD显著升高(P<0.01)。结论:1.吸入性损伤可导致肺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槲皮素治疗组可以明显减轻上述变化,且槲皮素治疗48小时组效果较好。2.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以及抗氧化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有保护作用,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