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lmquist-Tobit两步法的循环经济效率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ewne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007-2011年30个省、市、区循环经济效率进行评价。以投入型Malmquist指数模型,将效率分解成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两个指标值,并进一步将技术效率分解成纯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接着从全国、区域、省域三个层面进行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水平。在研究时期内,全要素生产率(TFP)全国平均值为1.061,即平均效率提高6.1%。其中,技术进步对循环经济效率的贡献大于技术效率对循环经济效率的贡献,分别为1.037和1.023。技术进步贡献值大于技术效率的原因是由于技术效率中规模效率小于1,仅为0.989,而纯技术效率为1.034;分区域来看,我国东中西部循环经济效率存在差异,呈现出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发展态势。由于与给定假设相悖,故给出了假设与实证矛盾的原因探析,从两个方面给出效率评价结果的阐释;30个省(市)中,只有6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小于1,绝大多数省份的循环经济效率在进步。依据30个省(市)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值的不同,进一步将它们划分为循环经济效率提升最优、次优和较差三类。在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效率研究基础上,对我国循环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Tobit的二阶段分析。得出循环经济效率的高低受技术水平影响显著,体现在企业研发费用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循环经济效率就相应提高5.2%。同时,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财政对科技支出以及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力度还远远不够,对外开放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也不明显。与预期不同,资源禀赋与循环经济效率的提升呈正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理清各因素对我国循环经济效率的影响情况,又对东、中、西部各个地区分别进行Tobit建模,并针对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关分析。在最后,针对Malmquist指数的效率评价结果以及Tobit模型的二阶段分析结果,分别提出了有益于循环经济效率改进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设{X,Xn,n≥1}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其部分和Sn=Σni=1Xi,n≥1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重要研究对象;设{ε,εni,n≥1,1≤i≤n}为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阵列,其本身及其
在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往往合作可以给群体带来好处,但是单个人却面临背叛的诱惑。社会困境总是发生在相互依赖的决策环境中个体进行独立的决策,出于自利的决策却导致群体较差
虚拟现实技术是实验教学中最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一项技术,其深度应用将推动实验教学模式的改变.本文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征并根据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探讨了虚拟现
在统计中,很多统计量的表现形式为随机变量序列加权和,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统计模型中构造一个统计量本质上就是权的选择问题,如线性回归模型中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非线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