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7-9年级)将数学“课题学习”作为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呈现方式之一,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新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课题学习”是以研究型教学为基础,以研究型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综合性的探究学习活动。在中小学,组织开展数学“课题学习”意义重大,不仅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更能促进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落实。在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中,“课题学习”部分的内容选材多出自于现实生活问题,以求贴近生活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动手和合作等能力。而在课时安排上专门以“课题学习”命名的课时却较少。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中“课题学习”部分的教学处理不尽相同,更有部分教师认为“课题学习”就是教材附加内容因而完全不予以讲授,而更多的教师则是对于如何上好“课题学习”缺乏明确的思路。故而笔者通过对国内外“课题学习”研究和开展现状进行研究整理,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历,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有效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课题学习”教学模式包括数学设计与制作模式、数学调查模式、数学探究模式、数学建模模式等,活动的开展是特色和重点。本论文通过对“课题学习”开展模式的划分,结合笔者实践教学,对每种教学方式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得到一定的结论。好的课堂组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恰当的情境设置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探究的乐趣。不同的课题选择往往侧重于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个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细致地区分和设计,而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学有效,就在于我们对于课题的理解、教学模式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开展。“课题学习”作为过程性极强的数学教学,我们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收获的基础。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