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强,不同国家之间在“软实力”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国际“软实力”的竞争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加强自身的国际化业务水平,提高自己在国际文化事务中的话语权,让更多的外国人有兴趣认识中国、进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是目前国内出版企业对外发展的重要目的。在世界文化大交流的背景下,政府对出版企业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高度重视,并且从国家战略层面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来扶持出版企业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例如,2009年提出并实施的“中国文化著作出版工程”,2010年实施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14年开始实施的“丝路书香国际出版工程”,等等。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国内出版企业对外拓展的规模和种类不断增加。以图书出版行业为例,自2007年以来,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种类数量每年增加1000种以上(除2008年同比下降138种),到2017年中国图书版权输出超过一万大关(共计13816项),总体来看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在不断缩小。国家针对出版行业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颇有成效。但是相比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国内出版水平无论是在出版规模还是出版种类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还是需要国家、企业和所有出版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本文结合“十二五”期间国内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分析有关数据,探讨了在“一带一路”政策刺激下,我国出版业对外拓展的一系列问题,以下简要介绍全文内容:首先,本文针对“十二五”期间,国内图书产品的贸易情况进行分析,从图书贸易的数量、类别和国内外环境三个方面,来归纳总结“十二五”期间图书出口的相关趋势,并且针对未来“十三五”发展给出相应对策。其次,本文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国内出版业对外拓展的两种模式:一是国际合作出版模式,结合中外出版社在图书出版与发行方面的优势,更大范围的开拓国际市场,培养更多的国外读者,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二是海外直接投资模式,即对国外市场进行直接投资,直接参与国外竞争,增强国内出版企业的职业素养。最后,根据搜集的相关出版数据,在与国外发达国家数据对比的前提下,在文章的最后一章节,给国内出版企业未来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力求在更大范围内争取中国文化的国际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