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阿拉善地块北缘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关键位置,东西连接天山-北山造山带和兴蒙造山带,记录了晚古生代古亚洲洋从俯冲到消亡的关键构造演化信息。阿拉善地块北缘诺尔公-狼山构造带发育广泛的构造变形和大规模的岩浆-火山活动。本文在1:5万构造地质填图研究基础上,对诺尔公-狼山构造带的晚古生代侵入岩体、火山岩、侵入构造带变形和未变形的岩脉以及沉积岩石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限定这些岩石的形成时代,并对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拉善地块北缘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关键位置,东西连接天山-北山造山带和兴蒙造山带,记录了晚古生代古亚洲洋从俯冲到消亡的关键构造演化信息。阿拉善地块北缘诺尔公-狼山构造带发育广泛的构造变形和大规模的岩浆-火山活动。本文在1:5万构造地质填图研究基础上,对诺尔公-狼山构造带的晚古生代侵入岩体、火山岩、侵入构造带变形和未变形的岩脉以及沉积岩石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限定这些岩石的形成时代,并对构造变形时代和沉积岩石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诺尔公-狼山构造带二叠纪岩体-火山岩进行主微量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分析,确定了二叠纪岩体和火山岩物质来源、成因和构造背景,探讨了大陆弧周期性大规模幕式岩浆活动成因、阿拉善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和阿拉善地块晚古生代构造属性等科学问题。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研究表明狼山地区发育大规模枢纽走向NE或SW的同斜倒转褶皱和断层面倾向NW的逆冲叠瓦构造,根据锆石U-Pb定年获得的同变形的褶皱岩脉(272±4 Ma)、断层带花岗岩原岩年龄数据,限定褶皱-逆冲带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此外,来自侵入狼山群褶皱的花岗质岩脉锆石U-Pb年龄为327±5 Ma,表明早石炭世之前诺尔公-狼山构造带也发生了地壳加厚。通过大比列尺的野外构造地质填图,我们首次在狼山地区识别了NEE-SWW向大规模区域右行韧性走滑剪切变形,侵入韧性剪切带未变形的闪长岩脉和花岗质糜棱岩原岩的锆石U-Pb定年表明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272-249 Ma)之间,该韧性剪切带向西在阿拉善北缘塔木素地区出露,并可延伸到北山-天山地区,向东与华北北缘韧性剪切带相连,构成横贯中亚造山带南缘的巨型右行韧性走滑剪切带,可能与古亚洲洋剪刀式自西向东最终的增生和汇聚导致向东的物质挤出作用有关。来自诺尔公-狼山构造带中酸性火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锆石U-Pb定年确认这些火山岩的喷出时代为272-265 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俯冲相关的弧地球化学特征,确认了二叠纪诺尔公-狼山构造带大陆火山弧的存在。二叠纪大红山组地层不整合覆盖在古元古代叠布斯格岩群和新元古代狼山群之上,碎屑锆石U-Pb定年,结合研究区晚二叠世(257-253 Ma)玄武岩不整合覆盖在该套地层之上,限定大红山组沉积于中晚二叠世时期,来源于石炭-二叠纪大陆弧和阿拉善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物质,形成于弧后前陆盆地中的楔顶区域。表明诺尔公-狼山构造带存在二叠纪俯冲相关的大陆火山弧、褶皱-逆冲带和弧后前陆盆地系统的构造组合。锆石U-Pb定年确定巴彦诺尔公岩基大规模中性岩墙群、二长花岗岩以及狼山中部地区含暗色包体的闪长岩等都形成于279-27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中性岩墙为同深成岩墙(syn-plutonic dike)。中性岩墙由小批量的岩浆经历快速上升、萃冷形成,因此岩墙更容易保留岩浆源区特征。主微量和Sr-Nd同位素显示中性岩墙和寄主花岗岩具有相同的起源,但花岗岩经历了充分的岩浆混合和均一化过程。锆石保留了岩浆演化过程中原始的同位素特征,来自中性岩浆锆石Hf同位素结合巴彦诺尔公岩基花岗岩类氧同位素数据,我们认为这些岩石形成于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与地壳起源的长英质岩浆的混合过程。诺尔公-狼山带大面积早二叠世岩浆岩石出露,主要形成于285-270 Ma短的时间间隔内,支持诺尔公-狼山带早二叠世晚期高通量的岩浆脉冲事件。通过分析整个构造带晚古生代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结合野外岩脉限定的褶皱加厚时代,限定诺尔公-狼山构造带岩浆脉冲事件与地壳加厚时间一致,我们因此认为中亚造山带南缘高通量的岩浆脉冲事件与地壳加厚密切相关。通过统计阿拉善地块北缘晚古生代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结合晚古生代岩浆岩石时空分布特征,认为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时期在阿拉善地块北缘为后撤型增生造山,并提出了综合的构造演化模型。而通过对比阿拉善地块北缘与华北北缘古生代以来的岩浆-变质变形事件结合最近的地层学对比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阿拉善地块至少在古生代之前就属于华北板块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基于视觉感知的场景理解能够将视觉数据转换为具有语义的信息,使计算机获得描述与概括视觉图像场景的能力。其中,图像分割和目标检测是视觉场景理解中两大关键性技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排除物体间的遮挡干扰,识别出场景内的物体并得到它们的位置。然而,在真实应用场景中,复杂光照、硬件等条件以及遮挡和视角变化等因素,极大影响了样本的质量。此外,由于部分场景较为复杂,难以获取到充足的样本,也对基于机器学习的视觉算法提
研究背景与目的脑白质高信号(WMHs)在中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超过50%。WMHs与认知障碍(CI)密切相关,且是卒中和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WMHs及其相关的认知障碍,目前尚无肯定疗效的治疗,研究其神经病理学发病机制、控制危险因素极为重要。目前研究中WMHs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存在争议。研究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在WMHs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斑块在脑白质高信号发生
通过大量施用化肥追求高产是当前中国粮食生产中的普遍现象,粮食作物已成为中国化肥高强度投入的主要来源。化肥的大量施用除了导致实际利用率低下,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的负外部性。伴随雨水的冲刷和淋溶,大量化肥随地表径流外溢,在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和耕地地力下降的同时,也引起农业面源污染、产品质量安全等系列问题。随着高质量发展理念逐步落实,统筹粮食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已成为新阶段
烟草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烤烟原料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烟叶生长需求,在种植时存在大量施用无机肥的现象,然而长期大量无机化肥的投入严重恶化了烟田土壤,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并未提高烟叶品质。有机肥的成本相对较低,肥效时间长,可利用率高,并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均衡提供烟叶生长所需养分。因此通过使用不同类型肥料配施来改善土壤结构和培养土壤肥力的方法,将有利于改善烟叶品质,提高烤烟经济
本研究围绕光声成像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为主题展开并讨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多光谱光声成像在克罗恩病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多光谱光声成像在人体克罗恩病中的研究、弹性-光声成像在克罗恩病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内窥式光声成像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本工作在介绍理论背景以及前期临床研究的调研工作后,首先讨论了使用多光谱光声成像在克罗恩病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这一课题。多光谱光声成像实现了光声成像可以提供生物分子含量信息的功能
本论文研究了多种类型的环形纳米光学天线,在可见光波段可实现宽带可调的自发辐射增强,基于角向传播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模式,建立了SPP半解析模型,明确了天线自发辐射增强背后的物理机制。当荧光分子或量子点等辐射源置于纳米光学天线附近时,由于天线谐振效应,辐射源的自发辐射速率将会得到显著提高。由于分子或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波长范围通常在几十到几百纳米,
研究背景及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较低,主要与HCC的治疗选择有限,强侵袭和转移特性有关。糖基化修饰不仅参与调控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还能调控癌细胞间的粘附作用,促进癌症的转移和侵袭。然而,糖基化修饰参与HCC发展和转移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结合蛋白质组学和糖蛋白质对不同临床状态的HCC组织和其上皮-间质
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氢盐(PMS)降解有机污染物技术近年来发展潜力巨大。均相催化剂如二价钴离子(Co2+)和非均相催化剂如合成的铜-钴氧化物、零价铁(Fe0)廉价易得、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可以有效激发PM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物质。本研究利用铜-钴氧化物、Fe0和Co2+活化PMS技术,研究多种新兴有机污染物如磺胺类抗生素(SAs)、双酚类化合物和邻苯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流量的持续增长,芯片层面的超高速、低延迟、大带宽的硅光子功能器件日益受到关注。但受限于硅的间接带隙半导体属性,其禁带宽度较窄,内部存在多种非辐射复合机制,导致了其发光效率极低,给片上光源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极大挑战。硫系材料具有超宽的透过光谱范围、较高的非线性、较低的吸收及丰富的材料组分等特点,能打破片上光源发展受限的局面,从而成为国际研究热点。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片上
铜铟镓硒(Cu(In,Ga)Se2,简称CIGSe)薄膜太阳电池因具有成本低廉、绿色无毒、光吸收系数高、带隙可调、电池转换效率高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采用真空法获得的最高转换效率为23.35%,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太阳电池之一。电沉积法制备CIGSe薄膜具有设备成本低、工艺简单、材料利用率高等优势,是目前研究高效低成本CIGSe薄膜太阳电池的主要方向。然而,电沉积法制备CIGSe薄膜太阳电池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