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情况: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及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旨在优化该类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策略,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纳入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11例,术前接受3~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后3周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BMI18~30kg/m2,无严重神经、精神、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无药物、酒精依赖史及丙泊酚过敏史。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输注醋酸钠林格注射液10ml·kg-1·h-1,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NIB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等生命体征。待患者一般情况较平稳后,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并监测有创动脉压(IBP),并连接mostcare监测仪监测每搏量(SV)和外周血管阻力(SVR)。依次静脉注射枸橼酸舒芬太尼0.3~0.4μg/kg、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1.5~2.0m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进行麻醉诱导,达到满意的插管条件后经口明视下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通气模式选择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PCV-VG),设定潮气量(VT)8 ml/kg,吸呼比(I:E)1:1.5,调节呼吸频率(RR)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5~45mm Hg(1 mm Hg=0.133 Kpa)。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及右侧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诱导后以4ml·kg-1·h-1输注醋酸钠林格注射液,若SV降低幅度>10%,则在15min内输注羟乙基淀粉200ml,继续观察1min,如果SV下降幅度仍>10%,观察外周血管阻力(SVR),若SVR<800,则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μg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吸入2%~3%七氟醚维持BIS值40~60,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3μg·kg-1·min-1镇痛,术中根据手术情况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术毕缝合腹膜时,逐渐递减七氟醚浓度,缝皮时停止吸入七氟醚,待患者达到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平稳后送返病房。术中若收缩压(SBP)<90mm Hg,静脉注射麻黄碱6mg;SBP>160mm Hg时,首先适当提高七氟醚吸入浓度,如无效则静脉注射乌拉地尔12.5mg;HR<45次/分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3mg;HR>120次/分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0mg,并记录以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2天(T2)、术后第3天(T3)抽取患者静脉血监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并记录患者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11例新辅助化疗后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为24.3%,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术后心肌损伤的患者中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1.1%;2.所有患者中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达峰的有21例,占所有患者的18.9%;术后第2天肌钙蛋白I达峰的患者有4例,占所有患者的3.6%;术后第3天肌钙蛋白I达峰的患者有2例,占所有患者的1.8%;肌钙蛋白I持续升高的患者有2例,占所有患者的1.8%;3.本研究的111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有3例,发生率为2.7%;发生急性脑梗塞的患者有1例,发生率为0.9%;发生肺栓塞的患者有1例,发生率为0.9%;在术后心肌损伤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在术后心肌损伤的患者中有1例死亡,发生率为3.7%。4.新辅助化疗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与ASA分级、高血压病史及手术时间的危险系数分别为0.207、0.261、0.248。结论:1.新辅助化疗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为24.3%,术后心肌损伤的患者中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1.1%。2.新辅助化疗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与ASA分级、高血压病史及手术时间有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初诊伴内乳区淋巴结(IMLN)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针对内乳区转移淋巴结的最佳局部治疗模式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初诊伴内乳区淋巴结转移且接受胸壁+锁骨上下引流区放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内乳区转移淋巴结是否采取局部干预分为内乳干预组146例,内乳未干预组54例。内乳干预组根据局部干预手段不同分为IMLN清扫/摘除术联合IMLN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我们当前荟萃分析的目的是评估基线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对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对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等数据库进行相关研究的文献检索,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有关基线CRP水平和ICIs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荟萃分析的方法对食管癌放化疗后原发灶复发挽救性放疗与其他疗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研究,探究有效挽救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迈特思创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搜集有关食管癌放化疗后复发挽救性放疗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并对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4月。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易于取材的血液、口腔粘膜、唾液、尿液、粪便内微生物组成的特点及与健康受试者相应部位的微生物组成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了解食管鳞癌患者局部环境中的微生物与食管鳞癌的相关性,以期寻找潜在的早期筛查和治疗靶标。方法:对26例食管鳞癌患者(ESCC组)和28例健康受试者(HC组)的血液、口腔粘膜、唾液、尿液、粪便样本进行微生物的检测,使用OMEGA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胃肠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胃肠外科同一组收治的5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符合条件的共43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128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病例组,308例患者术后未出现下肢深
目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是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推荐方案。关于照射剂量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的INT0123试验显示在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放疗剂量由50.4Gy提高至64.8Gy并无局部或生存获益,因而认为50.4Gy是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标准剂量。然而,这一结论正日益受到挑战,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大多中心采用60Gy及以上的的照射
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估行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的术前衰弱状态,研究术前衰弱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全身麻醉下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入选标准:1)年龄≥65岁且<90岁,性别、民族不限;2)预计手术时间≥2小时;3)原发肿瘤,手术前未经过放疗、化疗的治疗措施;4)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排除标准:1)拒绝参加本研究;2)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癫痫、帕金森病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是指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局部治疗之前进行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方法,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s)的视觉定量评估缺乏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有研究表明,TILs及TILs亚型在新辅助治疗后乳腺癌患者中具有极高的预后价值。因此,我们通过对比显微镜下视觉评估(Visual assessment,V
目的:回顾性分析锁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放疗的价值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合并锁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189例,其中男性137例,女性52例。根据锁上淋巴结(S CLN)转移确诊时间,分为首诊时确诊SCLN转移组(首诊组)86例,治疗后出现SCLN转移组(治疗后组)103例,其中术后出现SCLN转移患者(术后组)74例,放化疗后出现SCLN转移患者(放化疗后组)29
目的:探究食管癌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断为食管癌并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内容有,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后病理类型,吸烟史,术前化疗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情况;术前实验室检验结果: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术中信息: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术中输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