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多模态隐喻》出版以来,多模态隐喻已成为隐喻研究领域中不断发展的热门方向。以往涉及多模态隐喻现象的研究,集中关注于多模态隐喻对认知隐喻观的佐证(Forceville,2009a;Forceville&Urios-Aparisi,2009)、多模态隐喻本体的探讨(如多模态隐喻的定义与特征等)(Forceville,2009a;Forceville&Urios-Aparisi,2009;Lan&Zuo,2016)以及多模态隐喻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运用(Bounegru&Forceville,2011;Yu,2009,2011)。然而,多模态隐喻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多数研究依赖于个案分析,基于量化手段的多模态隐喻研究较少。此外,基于模态配置的多模态隐喻分类方式尚存争议;亦鲜有学者从多模态隐喻视角关注反腐话题。基于此,本研究以683幅中国反腐政治漫画为语料,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系统分析了漫画中的347条有效多模态隐喻,主要关注两大研究话题,即多模态隐喻表征分类和中国反腐话题的多模态隐喻构建。研究主要发现为:(1)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可划分为两大类:“双模态隐喻”和“三模态隐喻”,又可进一步分为“图像-文字隐喻”、“图像-符号隐喻”、“文字-符号隐喻”以及“图像-文字-符号”隐喻四类。此发现有助于拓宽静态多模态语篇中以文字、图像为主的传统隐喻分类方法。(2)语料中的347条多模态隐喻分别基于思维中的三大概念隐喻:[较高级的物体/概念是较低级的物体]、[较低级的物体/概念是较高级的物体]以及[动作是力的施加],分属于存在链隐喻系统(Kovecses,2010;Lakoff&Turner,1989)和事件结构隐喻系统(Kovecses,2010;Lakoff,1993)。基于三大概念隐喻,347条多模态隐喻分别实施“己方合法化”和“对方非法化”两大策略(Charteris-Black,2005;Chilton,2004),最终推动反腐主题的构建。此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从多模态隐喻视角佐证了隐喻的思维属性及社会文化属性。(3)在语料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多模态隐喻的广义定义(Eggertsson&Forceville,2009;Lan&Zuo,2016)似乎更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多模态隐喻分析,如“隐含型隐喻”;语境在多模态隐喻识别和解读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隐喻和转喻交互现象在本研究中也频繁出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