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白山在我国东北孕育了白山黑水的东北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受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崇拜。源自上世纪的旅游开发,让长白山的知名度远至海内外。近年为规范旅游发展而制定的旅游环境规划对于长白山的开发起到了一定的意义,但仍然具有局限性。目前几条主要道路都进入了保护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旅游人数2009年是1982年的12.5倍。在新编制的长白山旅游开发规划中,旅游道路总面积又有大幅度增加。如何解决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是长白山保护区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长白山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生态旅游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得长白山保护区内部土地利用数据以及保护开发区范围内主要道路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内部沿道路两侧所开展旅游活动的影响进行缓冲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通过调查中国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发现伴随着长白山开发的深入前往长白山旅游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9年是1982年的12.5倍;并发现门票和旅游交通运输收入是景区旅游收入中比重较大的一部分。2.将中国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发现长白山保护区内部主要以林地和草地为主,约占98%以上,旅游设施的面积较小,约占1%左右。3.对中国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道路的缓冲区分析,以及缓冲区与长白山旅游景点的叠加分析,分析旅游开发对长白山环境的影响。发现长白山所有的景点中有90%分布在道路两侧,对于周边的自然环境影响较小;长白山的道路对于长白山的自然环境有较大影响,使得部分保护区被分割。4.我们对中国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旅游景点的叠加分析,确定旅游开发对中国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格局在土地结构变化的演替方式、组成结构方面均产生了影响。例如由自然演替方式变为有人为参与的演替方式,由单一的自然状态变为有人为活动所组成的状态。最终将缓冲区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土地利用数据以及旅游规划之间进行空间分析,直接反映了由于旅游活动而产生的对长白山环境影响的范围以及程度。并且尝试性的通过空间分析说明长白山旅游活动对环境的潜在危险。通过研究建议可以对中国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区划进行调整,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护长白山的自然生态环境。本研究为长白山旅游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进而可以为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