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与变译理论之比较研究——基于翻译目的与翻译策略分析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le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翻译活动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传统的翻译理论观——“忠实、对等”与现实翻译活动严重脱节。面对“对等论”产生的信任危机,“功能翻译理论”从“现实翻译”中翻译目的、读者需求、译者地位的改变,重新诠释了“忠实”之名与实。而“变译理论”则为翻译实践中的“非常规翻译”方法争得了名正言顺的一席之地,弥补了功能翻译理论没有进行具体策略探讨的缺憾。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中国译论研究与西方接轨并进行对话的一个契机。本文通过对两者在理论背景、研究范式、核心体系的比较研究,试图揭示两者各自形成的个性与共性、理论性与实用性,探索两者的融合途径;并通过对中西译论“知行合一”的研究,探索翻译能力培养之明心之“道”与善工之“器”。  本论文的研究沿“归纳”、“解读”、“比较”和“反思”四个步骤展开。首先,“描写”沿着两条路线:一条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中“源语中心论”主流下的翻译变体意识发展路径“失本——求用——形式(与意义)——(译者)重生”;另一条是西方功能翻译观念在语文学——语言学——文化学范式下的演进。接下来是“解读”和“比较”,要解读中西译论存在的个性与共性问题,关键的突破口是理论基础及研究范式。功能翻译理论是以哲学、语言学、美学、语用学为理论依据的“理论视野”,变译理论是建立在中西方变译史料基础之上的“实践视野”;理论范式上前者重“描写”,体现了“前瞻性”及“演绎法”,后者重“应用”,展示了“后馈性”及“归纳法”,但二者在研究起点、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上存在着相似的轨迹;核心体系比较上,以实证研究为佐证,以明心之“道”与善工之“器”为着眼点论述了翻译能力构成要素之翻译专业知识和策略能力:功能翻译理论为理性层面的指导与描写,变译理论为实践层面的操作与规范。研究力求从“描述”性到“分析”性;从“实证”性到“理论”性。最后进行反思,研究西方理论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西方有什么,更重要的是借鉴其理论研究方法及理论研究的合理成分,并将之运用到我国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具体语境中去。  通过研究,本论文得出的结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与变译理论是具有共性的不同译论。中西方的翻译研究各有侧重,西方翻译理论家是在学术层面上进行思考,而中国的翻译研究者则是在实践层面上进行研究。从翻译的本质及其服务功能来看,二者合一才是翻译研究应具备的本来面目。因此,两者从理性与策略角度的融合,首先解决了“应当”与“为什么”的问题,进而处理了工具理性与工具技术的问题、评价翻译行为和制定具体策略的问题。两者所具有的个性与共性使之能够走向融合,成为翻译研究新的发展轨迹。可以说,功能翻译理论与变译理论的融合是“中西融通”观点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本论文主要采取了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以比较翻译学为理论上的整体统摄,以翻译研究范式、翻译理论构建的相关理论为主要依托,对中西译论合力对翻译产品解读所作的一贯努力和所取得的卓越成效进行阐释,并把中西译论比较研究所酝酿、倡导和推动的借鉴与融合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期为规划理论研究取向、寻求理论开发重点、制定中西译学互用方案以及实施对策提供一个视角,并为今后相关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其他文献
近年来,新余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干部考核工作新途径,创新干部监督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较好地形成了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一生中共创作了十四部长篇小说,主题主要涉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创伤、科技的飞速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影响、国家机器
为进一步加快支援山东抗旱找水打井工作进度,了解和掌握抗旱打井进展情况,2011年2月23日—24日,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省政府副秘书长薛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
伊拉克女诗人娜齐克·梅拉伊卡是阿拉伯自由体新诗的先驱之一,在阿拉伯现代诗歌运动的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娜齐克出身于书香门弟,父母都是诗人,50年代曾赴美学习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翻译单位历来是翻译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翻译单位研究存在两大研究范式:产品指向的研究和过程指向的研究。  产品指向翻译单位研究认为翻译单位是从词素到语篇间的语言单位
期刊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850-1894)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著名小说家,他的一些主要作品中蕴含着对殖民主义的思考。本文试图从后殖民角度对史蒂文森第一部成功的小说《金银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民用建筑技能减排的重要性,并在民用建筑建设、装修施工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应用节能技术,本文以民用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