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10月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整体走势跌宕起伏,从“牛市”到“股灾”,证券市场变化异常复杂,其中,曾在国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挑动资本市场神经,他们纷纷宣布退市后重新回A股上市,市场表现令人艳羡。而另一方面,无数的企业早期无法融到人民币资金,仍寄希望走出去通过境外IPO融资。因此,中概股陷入了“围城”。由于中概股上市时受国外资本市场的监管,而实际运营和经济收益又主要发生在中国境内,且中概股通常是以互联网、传媒、高科技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如今大量中概股纷纷回归,势必将对整体证券市场造成一定冲击。本文聚焦于中概股回归这一资本市场热点现象,以中概股回归前后估值的变化为研究方向,分析估值差异的影响因素,为计划上市融资的企业提供参考。同时,选择分众传媒为案例,对其回归前后估值进行对比并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已验证理论分析部分。本文选择中概股回归作为课题,对于获得境外资本投入的企业、投资者、资本市场监管方而言,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当前经济形态下中概股在海外资本市场尤其是美国资本市场普遍被低估,使企业普遍失去融资能力,股权融资成本增加,而回归后估值明显得到提升;中概股回归前后估值差异的原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为中概股海外上市时财务违规、VIE结构的投资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造成信任危机,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后由于标的稀缺性、PE机构的利益诉求而得到炒作,外部因素包括海外资本市场的做空机制、法律诉讼、退市制度使得价值被低估,从而陷入低估值的“恶性循环”困境中,内外两方面因素导致中概股估值存在差异。中概股回归与否各有利弊,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上市地点,并选择不同策略。同时,中概股回归中蕴含的风险也应引起市场的关注,监管层应制定相应政策,抑制中概股回归的炒作和估值套利,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