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类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ji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不仅是现代信息社会的支柱,也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先导。咪唑衍生物具有高的热稳定性、配位络合和电子、质子传递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学传感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研究领域。本论文以咪唑环为基本结构单元,设计和合成了几类新型的有机、高分子和有机无机杂化发光材料,并对它们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设计、合成了五个全新的咪唑衍生物,应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吸收光谱和元素分析测试了所设计的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并应用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热性能、光吸收性能、发光性能以及荧光量子效率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都在380°C以上和良好的发光性能(荧光量子效率达到0.63),得到了热性能和发光性能均优的蓝色发光材料,其中目标化合物4、5是可以聚合的蓝色发光材料。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采用原位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将有机发光材料通过共聚或掺杂的方法使其均匀地分散到聚合物体系中,通过调整聚合反应条件和各反应物的配比,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蓝色有机纳米发光材料,粒径可控制在20-100 nm之间;同时;在此体系中使用了可反应性乳化剂,使之与单体发生共聚,避免了乳化剂的残留对光电材料性能的影响。此外,对制备的含有机纳米发光材料的微乳液及其乳胶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成了稳定的乳液,有较好的成膜性能,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加,发光波段发生红移。 采用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主链为聚硅氧烷,侧链为咪唑衍生物的蓝色发光材料,并通过核磁,红外等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鉴定。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等对目标聚合物的光吸收和光致发光性能、热性能以及晶态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96.4℃,裂解温度在250℃以上,热稳定性较好;XRD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为非结晶态,可以避免应用过程中的重结晶;聚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280.5nm,最大发射波长为397.5nm,荧光量子效率为0.26,是一种较好的蓝色发光材料。 基于邻菲哕啉单位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金属离子识别性质,将含邻菲哕啉单元的咪唑衍生物分别键连到无机介质SiO2和单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制备得到可识别金属离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H1和H2)。由于将具有共平面结构的邻菲哕啉键连到无机介质SiO2或碳纳米管表面,从而使这种新型的杂化材料对Cu2+、Hg2+、Al3+等金属离子较好的识别能力。研究了杂化材料H1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能够对重金属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同时通过调节pH值的方法可以使这种新型的化学传感器达到再生的目的。杂化材料H2对金属离子也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设计合成了含咪唑环的分子EDIPP,在不同的pH条件下,咪唑衍生物具有不同的光吸收和荧光特性,同时在不同pH值下,加入Fe3+后,咪唑衍生物也具有不同的荧光现象,这可能是由于质子化后,咪唑衍生物的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这个咪唑衍生物具有分子开关特性,该分子是一种多结构的双输出信号的荧光分子开关,能够同时对金属离子和H+响应。该分子开关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有关,通过信号交流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设计不同的逻辑电路。
其他文献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根本,所以在内涵建设中,应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本文将对我校实际阐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一些思考,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关键词】师资队伍 建设 内涵 学校发展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小学教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学习乐理知识、分析曲谱、欣赏音乐等,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会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 比较法  《音乐课标2011版》在“过程与方法”中明确提出“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因此,在日常的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笔者注重探索、实践如何有效运用比较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会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音
【摘要】汉字表义,西方文字表音。汉字其本身就蕴含精深的含义,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把握住其中的含义,尊重学生朗读的创造性,朗读教学应回到以生为本,尊重个性,激发兴趣中来。  【关键词】自主 朗读 多元化 多重思维  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将文本读出来,它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生完成有效学习重要基本功能之一。古人云:“松声、酒声、琴声、鹤声……皆声之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朗读是口语表达
【摘要】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朗读揣摩、朗读想象、创设情境、扮演角色、激发生活体验、阅读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阅读 培养学生 语感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长久而崭新的课题。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培养学生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