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前半部行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重建同改良Brostr?m手术的方法和临床疗效的比较,同时论证切取腓骨长肌腱前半部的可行性,切取后是否对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产生影响。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5年5月,4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回顾分析,患者病程均6个月以上,经非手术康复治疗及锻炼后,症状未明显好转,反复出现踝关节扭伤,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8~55岁,平均31岁,其中24例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前半部作为移植物运用隧道及锚钉技术重建距腓前及跟腓韧带(甲组),16例采用改良Brostr?m手术(乙组)。手术前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及踝关节标准应力X线片分析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结果,对比手术前后距骨前移距离(ATT,anterior talar translation)及距骨倾斜角(TT,talar tilt)的变化值。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对两组患者平均随访(20±5.8)月和(24.3±5.1)月,AOFAS评分,甲组术前(54.36±3.875)分,末次随访(95.13±2.335)分;乙组术前(57.71±4.629)分,末次随访(89.16±3.528)分。两组术后比较(P=0.000,P<0.01),有统计学差异。手术前后AOFAS评分提高的差值表明甲组明显优于乙组(P=0.000,P<0.01)。甲组患者的术前TT由16.5°±1.3°在术后减少为5.1°±1.1°,术前的ATT由7.6±1.2mm在末次随访时减少为3.9±0.8mm,乙组患者的术前TT由17.0°±1.8°在术后减少为5.9°±0.7°,术前的ATT由7.8±0.9mm在末次随访时减少为4.6±0.7mm。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稳定性评价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及0.035)。甲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70.2±12.7 min,乙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8.5±14.8min,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21)。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继发骨折、锚钉松动脱出等并发症,甲组未出现腓神经损伤、腓骨长肌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前半部行距腓前及跟腓韧带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具有疗效确切,切取腓骨长肌腱前半部后对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无明显影响等优点,临床上操作简单可行。1、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前半部重建距腓前及跟腓韧带同改良Brostr?m术式均可显著改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术后踝关节的功能及稳定性。2、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前半部重建距腓前及跟腓韧带术式同选择改良Brostr?m术式的患者在术后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3、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前半部重建距腓前及跟腓韧带比改良Brostr?m术式术后功能恢复要好。4.关节镜技术能够同时治疗伴随的关节内病损,帮助骨隧道的建立,手术切口更小,并且术后能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