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消费者主权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商业伦理问题,进而使得该议题的文献变得十分丰富。从既有文献看,绝大多数商业伦理研究聚焦于卖方伦理,基于买方视角的伦理研究仅占到5%,显然对“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的研究十分匮乏。此外,我们还发现:其一,迄今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以中国大陆消费者为样本的相关研究极为稀缺。其二,在以往相关研究中,大学生消费者的非伦理行为一直备受关注。在校大学生之所以经常被用来当做一般消费者的代理人,其原因在于:一来“大学生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状况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般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状况的一个侧面和缩影,二来基于“大学生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状况可预测或推断出未来主流的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状况,三来大学生消费者取样方便,并且素质较高便于研究中的配合,也有利于提高研究样本的有效性。 以往的“大学生消费者非伦理行为”实证研究,大都停留在验证量表的因子结构,以及理想主义和相对主义伦理意识、马基雅弗利主义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因素对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效应。迄今,尚未深入探讨“大学生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的深层次影响因素,更谈不上对其深层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拟以中国大陆浙江地区1500名大学生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修订后的Muncy-Vitell四维量表测量大学生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的现状,然后运用小规模访谈深入研究大学生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基于大样本调研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验证。 基于调查、访谈及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得出以下两个研究结论:1、浙江省大学生消费者非伦理行为总体上具有两面性,且受到性别、家庭年现金收入和出生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因素的显著影响。2、对象选择、社会因素、学习因素、经验因素和情境知觉因素对浙江省大学生消费者非伦理行为分别存在着显著影响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企业营销管理、政府及社会的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管理借鉴与启示。 本文对浙江省大学生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无论从研究内容、方法、还是结果上来看,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但鉴于时间、能力的制约,本文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