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存活和定植于各种生态环境,细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多种蛋白运输系统,从而将细菌胞内的特定蛋白质转运到细胞外。作为两种完全不同于传统GSP (General secretion pathway)系统的蛋白运输系统,近年来被发现的双精氨酸转运系统(Twin arginine translocation system, Tat)和六型分泌系统(Type six secretion system, T6SS)和病原菌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致病性有密切的关系。溶藻弧菌是我国南方海水养殖业中最常见的病原性细菌之一。目前人们对于溶藻弧菌的致病机制以及致病因子研究得相对比较少,并且发现在通常致病性弧菌中存在的毒力基因tlh、trh、toxR、ctxA和VPI等与该菌的毒力强弱没有直接相关性。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溶藻弧菌中的碱性丝氨酸蛋白酶与其毒力机制相关,而且受到溶藻弧菌中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作用。为了研究碱性丝氨酸蛋白酶的可能的分泌机制,本课题着眼于该菌中尚未鉴定的Tat系统和T6SS系统,克隆和分析了一个编码完整Tat系统的基因簇和两套完整的T6SS基因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溶藻弧菌Tat突变株和T6SS突变株,并系统研究了两套蛋白转运(分泌)系统与溶藻弧菌毒力机制的关系。本研究发现溶藻弧菌致病株EPGS基因组中Tat基因簇与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中已经鉴定的Tat系统高度同源。研究还发现Tat系统与其运动性和生物被膜的形成直接相关。同时,在氧化还原环境下或者渗透压环境下,溶藻弧菌Tat系统突变株对氧应激、温度变异、乙醇、渗透压以及限铁环境更加敏感,表现出生长缺陷表型。另外,TatC突变株的产胞外碱性丝氨酸蛋白酶的能力显著降低,对斑马鱼的毒力也明显减弱,表明Tat系统在溶藻弧菌中不但参与响应各种环境应激,而且与其毒力调控系统密切相关。而T6SS突变株也基本丧失了产生碱性丝氨酸蛋白酶的能力,对斑马鱼的毒力也部分减弱,表明T6SS也参与了碱性丝氨酸蛋白酶的合成调控,并和毒力机制密切相关。这些工作为开发针对溶藻弧菌的特异性疫苗或药物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