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西方OT句法(Optimality-Theoretic Syntax)理论,在vP范畴内研究了汉语名词性谓语句、离合动词+宾句、连谓句、被动句和处置句的生成规律。OT句法是一种“利用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来解释句法现象”的语言分析模式。根据语段vP必须经与意义相关的C-I界面和与音韵相关的S-M界面输出的事实,本文以题元理论(处理意义、词语与句法位置之间关系的学说)和韵律句法理论(研究韵律控句机制的学说)为指导,创建了汉语OT句法的制约条件体系。Chomsky提出的轻动词v和语段vP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复杂句法问题的路径或最简方案。v作为句法运算的一个参项,把许多表面看来无关但有本质联系的句法现象,统一到了一个具有公理性的句法分析框架。名词性谓语句、离合动词+宾句、连谓句、被动句和处置句等一旦进入vP推导的范畴,都须针对“特征、词、短语”三类语法单位,处理“中心语--补足语、指示语--中心语、附加语--其他成分”三种语法关系,它们在普遍语法中并无所谓的“特殊”地位。在OT语法里,由句法生成模GEN产生的不合格语言表层形式可以通过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而滤除。汉语的名词性谓语句是一个包含v投射的vP结构,即[vPDP [v’v NP]]。v在名词性谓语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句法地位,它作为一个纯句法参项(功能词),不仅弥补了动词的缺位,而且赋予名词表达判断、存在、描写、说明和陈述的功能,名词性谓语句也因此被区分为相应的几个小类。然而名词性谓语句毕竟是一个NP1+NP2的二维结构,名词与名词的组合不一定就是一个“良构”的vP形式(如“今天星期五”、*“星期五今天”)。OT制约条件{*PROSCOVERT>>EPP-v>>V-v}的交互作用则能简捷而清晰地从中评选出合格的语言表层形式,从而解决了语段推导难于解释的句法现象。句法离合词有述宾(VO)和述补(VC)两种格式。其共性是:合即词、分为语,例如“跳舞→跳街舞、购物品→购物”(述宾式);“洗净→洗干净、调均匀→调匀”(述补式)。离合词的分与合会对句法产生重大影响,如(a)*X采购物沃尔玛、(b)*X购物品沃尔玛、(c)*X采购物品沃尔玛、(d)X购物沃尔玛(VOO)。孰是孰非一直是困扰生成句法的难题(因为(a)、(b)、(c)和(d)都有可能是语段推导的“产品”)。OT制约条件{V≯COMP>>MINIV-[σσ]FT>>ONESTRESS>>OB-HD>>CASE}则可以消弭离合词的这种“分合”对立,即通过对上述四例的评估,OT句法即可裁定(d)式为合格项。“述补离合词+宾”句(VCO)实际上是两个动核结构(或两个事件结构)合并的结果,表达“致使事件---结果事件”的逻辑关系(如“孟姜女哭长城,(结果)长城倒了”→“孟姜女哭倒了长城”)。由GEN产生的所有不合格VCO句式都可以通过制约条件{MINIV-[σσ]FT>>*BAR>>ONESTRESS>>OB-HD}的交互作用而被排除。句法之所以能把两个事件结构成功地连接起来,是因为第二个事件结构(VP-壳)在vP中被分析成第一动核V的补足语,从而建立了符合X’层级规则的句法格式。第二动词(单音)并入第一动词(单音)形成了一个句法离合词V0(如“哭倒”),因此并不违反一个句法位置只提供给一个V0的原则。“述补离合词+宾”句的合格形式可以在vP范畴内推导出来,从而与OT句法解析的结论形成互证。连谓句有三种格式:连动式、兼语式和同动式。通过对连谓结构成句的最小单位即vP的推导,本文揭示了连谓三式实际上具有相同的生成机制和句法构造。连谓句中的PRO与其控制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通过OT句法中三个普遍制约条件{ф-COMP, MAD, MAXMATCH}的不同等级排列而得以确认。连谓句中V或VP的数量理论上讲是无限的(如“王弘扬[放假][回南方][探亲]……”)。由于OT句法简化了语段推导的繁琐程序,无论连谓结构多么复杂,其语序都能在有限的OT制约条件内得以分析和确认。被动句在汉语研究中存在诸多纷争,本文的研究证明,汉语的“被”有“被1”和“被2”之分。“被1”是一个构词语素,它和V构成一个双音节韵律词[被1V],如“商店[被盗]了”。“被2”则是一个具有构句功能的轻动词,它构造第二类被动句,如“商店[被]v小偷盗窃了”。无论被动句还是“把”字句都可以从非作格述词结构中推导出来,因为“被2”和“把”在汉语句法中都体现为轻动词,它们和非作格述词句中的轻动词拥有相同的句法功能。因此,表面看来毫不相干的三种句型却在同一句法框架[vPDP1[v’v[VPDP2[V’V DP3]]]]中被统一起来,其合格结构可以在OT句法中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总体上取“始于普遍,发现特殊,归于一般”的研究路径,揭示了汉语vP的生成规律。研究结果同时反证,OT制约条件不仅是语言规律的概括,而且也是揭示语言规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