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蚜虫是邹城市小麦最重要的害虫,防治上存在防治时间不当、多次施药等问题,为探索小麦蚜虫的农药减量化学防治技术,本文初步研究了小麦生育期一次性化学防治对小麦蚜虫及其天敌种群及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两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和田间试验,明确了邹城市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提出了小麦蚜虫防治关键期。山东省邹城市小麦蚜虫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小麦生育期ES61至ES75期间,即扬花初期至乳熟期。麦蚜混合种群数量高峰较为一致,均在小麦生育期ES69至ES75时期,且以禾谷缢管蚜为发生优势种,其次为麦长管蚜。1~3龄若蚜占总蚜量的83%,4龄无翅蚜和无翅成蚜分别占总蚜量的9%和7%。明确了邹城市小麦蚜虫种群在小麦上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小麦蚜虫天敌的数量动态。在小麦生育期ES61之前,小麦蚜虫数量上升较为缓慢,在ES69~ES75之间达到高峰。穗部蚜量占总蚜量的近1/4,第2、3叶分别占总蚜量的24%和21%。小麦蚜虫天敌种群的数量高峰出现在ES75~ES81时期,稍晚于小麦蚜虫种群的高峰时间。小麦生长季日平均温达到25℃左右时,小麦蚜虫种群数量也达到高峰。而随着日平均温度维持在25℃左右甚至升高至更高,小麦蚜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明确了小麦不同生育期一次性施药对小麦蚜虫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在小麦半穗期一次性施药进行防治,小麦蚜虫的种群数量最少,因此单从控制小麦蚜虫种群数量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这一时期施药的效果最好。开花初期(ES61)和末期(ES69)施药,小麦的穗粒重较高,在小麦扬花末期(ES69)一次性施药,小麦的千粒重最高,而不施药、施药过早(拔节期和扬花前期)或过迟(乳熟期),均会造成小麦显著减产。总体来看,小麦半穗期(ES55)施药对控制小麦蚜虫种群数量发展的效果最好,但对天敌昆虫的影响很大;扬花末期(ES69)施药小麦的产量最高。因此,扬花末期一次性施药防治小麦蚜虫的措施对减少小麦的产量损失最为有利,效果最好。本研究为小麦蚜虫的农药减量化防治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