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结果影响的回顾性分析及前瞻性观察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bian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结果影响的回顾性分析目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作回顾性分析,探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 50万单位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1.一般资料: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择期手术患者共454例,根据是否应用乌司他丁将研究对象分为乌司他丁组(259例)和对照组(195例)。对术前的基本信息、手术方式、术中管理等基准水平进行倾向评分匹配,两组各155例完成匹配。经匹配后两组间术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2.临床指标观察:收集两组患者于手术前以及术后三天内的以下临床指标,整理统计分析:(1)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2)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谷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总胆红素;(3)肾功能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4)术后住院天数。3.统计分析:采用IBM SPSS 22.0(Chicago,IL,USA)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因研究数据属于双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资料,存在较多的缺失值且各时间点前后测量值存在显著相关性,故对各临床检验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采用混合线性固定效应模型比较效应大小,分析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使用乌司他丁50万单位对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检验指标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1.一般资料:未匹配前共454例患者,其中男性278例,女性176例,年龄25-87岁,平均年龄57.08±11.941岁,ASA分级Ⅰ-ⅣV级,心功能分级1-3级。两组间各项基本信息、麻醉方式、手术管理及术前临床指标经检验后发现年龄、麻醉方式、术中补液量存在显著差异。选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按1:1进行两组间的匹配。匹配后两组各155例完成配对,经检验一般资料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基准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炎症指标:对术后各项指标应用两因素的混合线性模型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组间比较发现乌司他丁组的WBC和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值分别为0.036和0.025),PCT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WBC和CRP的固定效应系数发现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应用乌司他丁可平均降低术后WBC 1.04×109/L,CRP水平23.93mg/L,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 11.1%和29.9%。乌司他丁因素与时间因素之间均无交互作用(P>0.05)。3.肝、肾功能指标: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三天的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4.术后住院天数:乌司他丁组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7.55±2.98天,对照组为7.33±2.87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倾向评分匹配作回顾性分析发现,乌司他丁能减轻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对肝肾功能和术后住院天数无明显影响。第二部分 乌司他丁减轻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疗效的临床观察目的:通过前瞻性观察,进一步验证回顾性研究的结论。观察术后炎症指标的同时,观察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探讨乌司他丁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1.一般资料: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0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择期手术患者共80例,ASA分级Ⅰ-Ⅱ级,心功能分级1-2级。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麻醉管理:患者术前常规准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平稳后手术开始前乌司他丁组将1万单位/kg体重乌司他丁溶于生理盐水100ml予以静脉输注,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00ml静脉输注。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术中必要时间断静注顺阿曲库铵和舒芬太尼以满足手术需要。术中常规监测生命体征。所有病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压均维持在90/60mmHg以上并保持在基础血压的20%以内。术中使用液体加温仪或动力充气型升温仪进行术中保温,保持鼻咽温不低于36℃。患者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氟比洛芬酯2mg/kg+甲磺酸托烷司琼8.96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背景剂量3ml/h,追加剂量3ml,锁定时间15分钟,维持术后VAS评分<3分。3.指标观察:于术前(TO)、术后第一日(T1)、术后第二日(T2)和术后第三日(T3)观察:(1)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2)有无乌司他丁相关副作用发生;(3)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院期间的治疗措施和最终转归;(4)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状况,记录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4.统计分析:采用IBM SPSS 22.0统计软件(Chicago,IL,USA)作统计分析。连续变量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分类变量以计数或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共80例,男5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3.41±12.28岁,平均体重61.77±10.36kg。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ASA分级和心功能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长以及术中补液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炎症指标:两组间T0时WBC和CRP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WBC和CRP显著高于T0,并于T2达到高峰,T3开始逐渐下降。乌司他丁组T1和T2的WBC与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T3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住院天数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35±1.981天和6.33±2.379天,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959)。乌司他丁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81±0.79天,较对照组提前0.51天(P=0.017);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为2.39±1.08天,较对照组提前约0.55天(P=0.044)。乌司他丁组术后胃肠道功能较对照组更早恢复。4.围术期并发症:所有患者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波动于基础血压的20%以内,无术中持续低血压以及低氧血症的发生。手术过程平稳,术中无并发症发生(肿瘤破裂、损伤血管大出血以及副损伤等)。住院期间未观察到乌司他丁相关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静脉炎等。两组术后并发症共23例,对照组17例,乌司他丁组6例。其中对照组切口感染7例,术后出血4例,吻合口瘘2例,尿潴留2例,肺部感染1例,皮下气肿1例;乌司他丁组切口感染5例,术后出血1例,无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按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标准进行分类,Ⅱ级及以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4)。所有患者最终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减轻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炎症水平,加快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心肌能量代谢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能量代谢成为近年来心力衰竭的研究热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 alpha,PGC-1α)是一种核受体的辅激活因子,与线粒体密切相关,它能与多种核受体结合,在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PGC-1α的研究众多,但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严重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008年前列腺癌发病率居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仅次于肺癌),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例数的14%。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已超过肺癌连续10年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居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约占所有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9%。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持续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组以肾功能急剧减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顺铂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模型成为了一个研究各种类型急性肾损伤的早期病理生理特征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生成于甲硫氨酸代谢转变为半胱氨酸的生物过程中。近年来,我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呈增加的趋势。血红素加氧酶是分解代谢血红素过程中的限速酶,在多种急性肾损伤模
目的探讨成年烟雾病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分布模式及其与颅内血管形态学的联系。并观察CMBs及其分布模式对再发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间首次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成年烟雾病患者13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3.0 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检查并依照CMBs病灶的分布区域分组。比较各组间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症状、起病时间以及
世界上10%的人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2010年,有7亿人口罹患精神疾病。花费在精神卫生方面的财力在2010年为25000万亿美金;到了 2030年,这个数值将会突破60000万亿美金。抑郁症在精神疾病所造成的社会财富流失中所占比例最大;接下来依次是焦虑症、药物滥用、酒精成瘾、精神分裂症、双向性精神障碍等。抑郁症以其高发、高致残率以及对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而影响着人类的精神健康。首先,抑郁症发病率高:
研究背景鼻咽癌(N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鼻咽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大于80%的新增病例发生在这些地区,其中中国的广东人群发病率最高。高发区人群在移居其它地区后,仍保持较高的发病率。10%的鼻咽癌患者有肿瘤家族史。提示除了环境因素和EB病毒感染之外,遗传易感性在鼻咽癌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此外,鼻咽癌的发
背景和目的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鼻咽癌病因学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和环境因素(促癌物和/或致癌物,如TPA、丁酸、亚硝胺类等)在致癌过程中均可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迄今为止,鼻咽癌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亦不十分清楚,这给NPC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继续探索鼻咽癌病因和发病机制仍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目前,NPC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随着适型调强放疗技术的推
研究背景胆管癌起源于肝内胆管、肝门部和远端胆管树上皮细胞。尽管手术结合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有了重大改进,胆管癌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中位生存期少于一年。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失调控与包括胆管癌的人类癌症的恶性进展有关。因此,揭示胆管癌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机制可能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治疗策略。各种类型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在趋化性中发挥核心作用。按照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的顺序,趋化因子被分为C
背景和目的: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地域、遗传因素、生活习惯、饮食及EB病毒感染等有关。其主要的治疗方案为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鼻咽癌病人发生转移的预后较差。其主要的转移部位为骨、肺、肝。慢性肝病在我国越来越常见,但慢性肝病对鼻咽癌肝转移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脂肪肝对鼻咽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 2005年1月和2015年12
结直肠癌是我国及全球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位列恶性肿瘤前列,均分居第5位1.结直肠癌的致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作为一种演变过程极为复杂的恶性肿瘤,在其发生的驱动及进展过程中,伴随着多个致病基因的突变及分子信号通路的异常改变2-3.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概念深入人心。因此,深入挖掘结直肠癌相关的致病因子是目前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期我们通过蛋白组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