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面对温室效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潮中,低碳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之一。作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降低碳排放,走低碳经济道路已经成为中国的首要任务,尤其是高污染、高能源消耗的中国西部地区。完成此任务关键就是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技术水平,而这些转变的实现离不开金融提供支持。故由此出发,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选取1995—2012年面板数据,考察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关系,为西部走绿色发展道路提供参考。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部分探讨了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理论上认为金融发展可以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等功能,影响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从而对碳排放造成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在其他控制变量条件下,选取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金融发展效率和金融比较优势四个金融发展度量指标分别与碳排放构建动态模型。发现在四个模型中经济水平、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碳排放的减少,而能源消耗和经济开放带来碳排放的增加,并且对碳排放的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对于金融发展指标,除了金融发展结构指标,其余三个指标都与碳排放是负向关系,可以降低碳排放量。为了验证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在模型中加入金融发展平方项,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规模除外的其他金融发展变量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金融比较优势最为显著。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西部地区运用金融发展实现碳减排的对策建议,包括:改善能源消耗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碳排放权交易顺利开展;加强金融对其他产业的支持,实现低碳环保;积极推动西部碳金融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