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环保事业中的参与行为初探——以云南省环保NGO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mk07j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掀起的“全球性结社革命”标志着非政府组织(NGO)的全球性兴起。作为对政府(民主制福利国家)和市场(规范竞争市场)双重失灵的一种回应,NGO在我国虽然尚处起步阶段,但已在以环境保护为代表的公益领域初显身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云南省以其独特的生态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成为了目前NGO聚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是研究我国环保NGO的一个典型之地。 本文以个案调查的方式,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NGO在云南省环保事业中的项目开展情况调查,客观、全面地反映我国目前NGO参与环保事业的状况和特征,以期为我国公民社会的培育、NGO的健康快速成长,以及科学发展观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并进之探索尽片瓦之劳。 本文选取了活跃在云南省环保事业中的国内、国外NGO代表各一个--“云南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分别概述了它们所开展的主要项目情况,然后以此为例深入分析了NGO参与环保事业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然后重点探讨了目前NGO在我国环保事业中的作用和价值:动员与整合社会力量,促进公民参与;补充或代理政府一定职能,优化政策效果;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倡导与教育;充当外部监督与评价机构。 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影响NGO参与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NGO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政策分析能力、资金约束、组织性和社会影响力、寻求多方支持的能力等自身因素,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相关立法和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 最后,本文初步得出了四点结论:一是NGO在我国环保事业中初显身手,成效显著;二是NGO参与途径多样化,与政府协作密切;三是本土NGO尚显稚嫩,存在资金问题等发展困境;四是成熟的国外NGO行为能力较强,对本土NGO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物权法》规定动产可以善意取得,机动车性质上虽属于动产,但其可否善意取得却有疑问。盖其原因,动产以占有为公示方法,可赋予占有之公信力;不动产以登记为公示方法,可赋予登记之公
2004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会议上正式提出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新国家电网的战略构想——投资4060亿元,用15年时间将分散在东北、华北、
在现代有限责任公司的运作中,往往会出现公司僵局。司法解散作为打破公司僵局的一种方法,有其引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但需注意的是,公司僵局与司法解散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