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申办,催动了我国残疾人冬季两项的建立,虽然该项目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崭露头角,但也暴露出在比赛中运动员的射击技术无法正常发挥这一大问题,这是由于运动员射击技术掌握不熟练、项目特点导致射击难度大等因素造成的。精力回收是射击技术中的核心,在环靶射击等项目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因此以精力回收作为理论依据对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员进行训练较为适宜。但是因为项目特征、射击要求的不同,精力回收与残疾人冬季两项的结合还有待探索。此外,单纯使用射击成绩、主观感受等信息无法准确的对精力回收的细节进行监测,激光靶可以记录瞄准、据枪、压扳机等技术指标并转化为数据,利于研究者后期的统计和分析。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进行质性研究,找到符合项目特点、有助于运动员精力回收的自我暗示语,并编制《射击暗示语操作评价表》。第二、三部分进行量化研究,分别验证在静态空枪预习和模拟比赛情境下精力回收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暗示语使用前后运动员的射击成绩、射击技术指标、主观评价、心率等方面的改善。第一部分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残疾人冬季两项的重点运动员开展研究。经过三级编码,发现运动员在比赛中脱靶的原因可归为精力未回收和状态失衡两方面,其中精力未回收主要是预压环节出现问题,状态失衡主要是运动员无法有效的进行调整;比赛命中的原因可归为精力回收和状态平衡,精力回收主要体现在预压到位,自我暗示是达到状态平衡的主要手段。由此得出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员在精力回收的过程中,需跳过或简化准照关系的寻找,直接回收到预压扳机上更为适宜。并确定自我暗示语为“预压压实”。第二部分在静态的空枪预习情境下,对精力回收的效果进行验证,采用单因素组内实验设计。结果显示射击成绩和指标“压扳机质量”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操作评价表”各项评分在干预后均有提高。证明精力回收可以有效的在静态空枪预习下对运动员的射击表现有积极影响。第三部分在模拟比赛的情境下,对精力回收的效果进行验证,采用单因素组内实验设计。结果显示射击成绩和指标“压扳机质量”、“压扳机相对值”呈现出极显著的差异(p<0.001),指标“瞄准能力”呈现显著差异(p<0.05);“操作评价表”的各项评分均有提高;击发瞬间的心率,第2、3、4枪呈现非常显著差异(p<0.01)。证明精力回收可以有效的在模拟比赛情境下对运动员的射击表现有积极影响。研究结论:1、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员应将精力直接回收到预压扳机更为适宜。2、在静态和模拟比赛情境下,精力回收对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员的射击成绩、激光靶技术指标、主观感受及心率均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