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1998、2004和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居民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在不同经济水平人群中分布的现状,评价1998、2004和2010年兵团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在不同经济水平人群中分布的公平性及其变化,分析影响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因素,为改善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公平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1998、2004和2010年三次兵团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公平性分析方法,计算家庭消费性支出水平,家庭等值成年人口数,将人群按等值人均消费性支出从低到高排序进行五等分组,测算不同经济水平人群门诊和住院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标化后利用构成以及集中指数。 结果: 1、1998年兵团居民门诊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和标化后利用在五等分组人群间的构成均接近20%,集中指数分别为0.08、0.03和0.05;住院服务利用随着由贫到富而逐渐增加,年住院次数与住院天数的实际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5和0.19,住院的需要预期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4和0.06,标化后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2和0.13。 2、2004年兵团居民两周就诊次数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和标化后利用在五等分组人群间的构成除中间组实际利用较高外,其余均接近20%,集中指数分别为0.02、0.03和-0.01;随着经济水平由低到高,住院服务利用逐渐增加,年住院次数与住院天数的实际利用的集中指数均为0.20,住院的需要预期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0和0.08,标化后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0和0.12。 3、2010年兵团居民门诊的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和标化后利用在五等分组人群间的构成均在20%左右,集中指数分别为0.08、0.05和0.03;贫困人群的住院服务较富裕人群利用少,年住院次数与住院天数的实际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8和0.16,住院的需要预期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0和0.06,标化后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8和0.10。 4、2004年两周就诊次数的实际利用的集中指数为0.02,小于1998和2010年的0.08;2004年住院次数的实际利用的集中指数为0.20,大于1998年的0.15和2010年的0.18。1998、2004和2010年标化后两周就诊次数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5、-0.01、0.03,趋近公平;三个时期标化后年住院次数的集中指数逐年下降,分别为0.12、0.10、0.08;标化后年住院天数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3、0.12、0.10。 5、建立兵团居民就诊次数和住院次数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影响利用公平性的需要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是否有两周病伤和是否患慢性病;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医疗保险、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城市或团场、地理位置。结合1998、2004和2010年回归结果,除需要因素作用外,影响门诊服务利用的社会因素主要为地理位置;影响住院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医疗保险和就业状况。 结论: 1、1998、2004和2010年兵团门诊服务利用与住院服务利用的变化,与兵团由公费、劳保制度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关。 2、1998、2004和2010年兵团门诊服务利用公平性均好于住院服务利用,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集中指数近年来有所下降,公平性改善。 3、兵团居民门诊的需要预期与标化需要后利用的集中指数可以分别反映由需要与非需要因素引起的不公平程度,其数值均小,门诊服务利用公平性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住院的需要预期与标化后利用的集中指数较大,住院服务利用受医疗保险、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和地理位置等外界因素影响相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