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理肝和脾法治疗“难治性ISHL”患者的听力临床疗效;探讨理肝和脾法在“难治性ISHL”患者听力的临床价值和对可能影响听力疗效的因素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难治性ISHL”患者的听力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方法:在中央随机序列编号的前提下,将2015年4月~2016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收集到的难治性ISHL患者共计420例,按中央随机编号将其随机分在三个受试组,脱落14例,共计406例纳入统计。其中试验组为针药合用,共计138人168耳,对照组1为针刺组135人156耳,对照组2为中药组133人164耳,在病人治疗第0天,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三个时间点,完成CRF表填写及相关检查,对三个受试组患者耳聋疗效进行评定,并随访4周。观察各组听力的疗效差异及可能影响听力转归的因素。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理肝和脾法对“难治性ISHL”患者听力有效,其中针药合用组有效率比针刺组和中药组高。 2.预后相关因素探讨:在多个变量因素得综合影响下,经卡方分析检测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眩晕、是否伴失眠情况与“难治性ISHL”预后有关(P<0.05),即表明对“难治性ISHL”的预后有影响。其他因素:性别、患耳侧别、是否伴耳鸣、是否伴耳内闷胀感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且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眩晕、是否伴失眠均与预后具有明显负相关性。可见在研究范围内,年龄越小,病程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听力曲线类型表现为低频型,不伴眩晕,不伴失眠的患者预后较好。 3.理肝和脾法对经过正规治疗2周无效的“难治性ISHL”患者听力明显有效,其中针药合用组有效率比针刺组和中药组高。 4.理肝和脾法对未经治疗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难治性ISHL”患者听力有效,其中针药合用组有效率比针刺组和中药组高。 结论: 1.理肝和脾法指导下针药合用组对“难治性ISHL”患者听力有效率比针刺组和中药组高,其中经过正规治疗2周无效的“难治性ISHL”患者针药合用组听力有效率明显比针刺组和中药组高,未经治疗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难治性ISHL”患者针药合用组听力有效率比针刺组和中药组高。 2.预后相关因素探讨:预后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发病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伴眩晕、伴失眠情况与“难治性ISHL”预后有关(P<0.05)。且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眩晕、是否伴失眠均与预后具有明显负相关性。可见在研究范围内,年龄越小,病程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听力曲线类型表现为低频型,不伴眩晕,不伴失眠的患者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