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汉语学科从1978年初创到今天,已经走过40余年的时间,该学科的教师、教材和教法的“三教”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伴随20世纪以来对外汉语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不断开设,培养了大批对外汉语人才。从2005年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设立以来,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全球迅速发展,由此催生了一大批真正走向海外课堂的对外汉语教师。这批教师逐渐成长为学科研究的生力军,通过自身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不断碰撞,助推学科研究走向新的高度。但是,通过我们的总结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的研究中,对外汉语学科针对教师这个主体的研究相对较少。教师作为对外汉语课堂的重要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当前相关研究的不足,已经不能适应越来越深入发展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本文从“教师”这个方面着手,以“教学语言”为切入点,参考其他学科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的已有成果,结合作者本人在国内外的一线教学经验和真实案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综合课课型,力图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语言。论文分为五大部分,绪论从现实性、必要性、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阐释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综合对外汉语和其他学科教学语言研究的成果,结合案例中的经验和问题,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集中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的分析和梳理,包括了对传统定义的整理思考以及学科发展的新理念。经过新旧定义的比较分析,全面具体地总结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对研究对象进行重新科学分类。第三、四部分为本文重点章节。第三部分是在对第二部分理论的总结分析上,进一步提炼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应遵循的相关原则。第四部分将依据第二部分的理论分析以及第三部分的相关原则,结合卢旺达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运用的真实案例进行穷尽式的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语,在对本文研究的总结基础上,提出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语言规范的建议以及提出本文研究过程中的创新和不足。总体而言,本文研究建立在已有的对外汉语及其他相关学科课堂教学语言研究基础上,作者结合真实案例,配合新形势变化,力求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师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